新三板財經 天山生物蛇吞象 24億收購大象股份
9月13日消息,新三板正在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池。9月7日,上市公司天山生物宣布以23.7億收購新三板掛牌企業大象股份(833738)。
最新半年報顯示,大象股份在總資產、收入和利潤方面,都完勝天山生物。此次收購,被外界稱為蛇吞象。
另外,雙方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對賭協議。協議要求大象股份在未來3年需要實現5.42億凈利潤。
蛇吞象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大象股份無論在總資產、收入和利潤方面,都優于天山生物。不過,在主板上市的天山生物還是要收購大象股份,是典型的“蛇吞象”。
截止到6月30日,大象股份總資產約17.2億,而天山生物總資產僅為7.56億;營收方面,大象股份上半年營收2.78億,天山生物為7970.92萬元;凈利潤方面,大象股份為1097萬元,天山生物僅為168萬元。
資料顯示,大象股份于2015年10月16日正式在新三板掛牌登陸,是一家專注于戶外廣告領域,以交通系統媒體運營為核心,構建全國性的媒體網絡的的戶外廣告媒體公司。
目前,公司地鐵媒體廣告業務已拓展至武漢、成都、西安、沈陽四大全國二線省會城市,合計擁有優質地鐵媒體廣告線路達9條。由此看來,大象股份在新三板的日子還是過得比較滋潤的,此外,大象股份在新三板掛牌后共融過3次資,募資達4.9億元。
而天山生物則是一家主要從事牛、羊的品種改良業務以及為提供種牛、種羊凍精及胚胎等遺傳物質及相關服務。目前,公司正在向肉牛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及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延伸。
南山投資創始合伙人周運南曾表示,部分新三板企業業績高于主板上市公司標準,主要說明:一是包容性,新三板作為定位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證券交易場所,對掛牌企業的業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巨虧和巨贏同存;二是成長性,很多掛牌企業借助于新三板的資本力量,獲得了巨大的成長性,業績逐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