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人士指出的500萬到300萬再到100萬,無數只箭矢將新三板市場不活躍歸根于新三板入市門檻太高。于是,當今年7月1日發布《新三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市場再次炸鍋,門檻沒降反而暗有漲勢,500萬證券資產變為500萬金融資產,首當其沖的就是新三板灰色鏈條——墊資開戶,由原先只需墊資1-2日就可以開戶,到現在必須是10個轉讓日,時間拉長,費用也從1-3萬拉伸至5-6萬,但放眼望去,準則的實施也必將為后續市場的建設打好基礎。
降門檻時間過后,三類股東事件爆發了。截至8月3日,新三板企業共有19家成功轉板,151家進行IPO排隊,6家企業通過發審會,522家企業接受上市輔導。轉板套利,是被所有機構、投資人所看好的,Pre-IPO才是主流。
2016年4月13日,一則消息朋友圈流傳:“擬申報ipo的企業股東中有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按照證監會要求,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持有擬上市公司股票必須在申報前清理。”至此,三類股東浮現水面。
2016年12月9日,股轉系統監事長鄧映翎在“新三板+”App獨家直播的活動中提到:“新三板流動性不足是偽命題,三類股東問題很快會解決”。由此,新三板市場上關于“三類股東”的事件層出不窮。
2017年7月12日,證監會對于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的“三類股東”建議作出了回復。證監會表示,針對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存在“三類股東”的問題,證監會并未在IPO申請即受理階段設置差別性政策,其進一步表示,目前證監會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格性問題。
時至今日,包含“三類股東”的企業首次正式披露招股發行書,將會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接受證監會監管部門的審核,至于結果,我們只能等待。
而對于大宗交易、競價交易曾多次被爆料出已經實施完畢,等待十九大之后的落地,也有微信群曾爆出券商的交易界面修改,增加了盤后大宗交易與連續競價交易。
提高掛牌條件的盈利需求,2000萬營收成硬指標
2017年9月6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發布了關于修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掛牌條件適用基本標準指引》的公告。公告顯示,對于掛牌條件的六大點沒有改動依舊是:
一、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
二、業務明確,且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三、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四、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五、主辦券商推薦并持續督導
六、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此次修訂,對于前五點條件進行了更加細化規定。特別是在第二點,最近兩個完整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因研發周期較長導致營業收入少于1000萬元,但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3000萬元的除外。
股轉系統表示,此次股票條件的修改并沒有提高掛牌門檻,只是將公司更加的優化、規范,方面后續掛牌后管理。
緊隨其后,同年9月3日。由中國證券報和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新三板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