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知名度、上市難易度左右費用高低
發行費是誰收的?為什么這么貴?
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表示:“企業完成IPO上市需要支付與發行上市相關的費用,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針對中介機構的費用,包括承銷保薦費用、審計驗資費用和律師費用;其次是交易所費用,主要為發行手續費用;最后為推廣輔助費用,比如信息披露費用。”
袁季進一步分析,其中,支付給中介機構的費用占總發行費用的比例最高,占到九成以上,而這其中又以承銷保薦費用作為上市費用的主要來源。
發行費率并沒有一定的標準,但由于所有IPO企業的發行上市費用情況均在招股文件中公告,因此各家企業的具體收費數額是相對透明的,也可以說存在無形的行業標準與慣例。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人士陳兵(化名)表示,“根據募集金額不同,承銷保薦費用一般占承銷額的3%至8%,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費用,造成發行費率分化。”
陳兵介紹,從投行來看,越知名的投行收費越高;從不同的交易場所來看,創業板的發行費率相對較高;從項目難度來看,問題越多的項目收費越高。“上市費用雖然不低,絕大多數發行上市費用可在股票發行溢價中扣除,不會影響企業損益。但如果上市最終失敗,則需要將其費用化。”
承銷費率提升1.37%
2017年被譽為“IPO大年”,眾多保薦機構在IPO業務上斬獲頗豐。
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年初至今,廣發證券的IPO承銷收入達9.2億元,行業排名第一,領先第二名中信證券2.25億元。同時,僅僅7個月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廣發證券2016年全年的主承銷收入總和。此外,海通證券、安信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的IPO承銷收入也都超過5億元。
從承銷保薦費占募資規模的比例來看,2017年以來承銷費率為6.95%,較2016年同階段的5.58%提高了1.37%,利好券商投行收入。
不過,一位非銀研究員指出,費用率的提高并不意味著券商投行整體議價能力有所提升,可能只是因為當前上市企業體量大多偏中小型,一般而言,中小型企業上市收費較高。
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表示,由于承銷保薦費是由企業和承銷保薦機構協商確定的,對于大型融資項目,承銷保薦商可能會要求較低的費率,以吸引企業。在幫助大企業融資打響知名度的同時增加機構承銷保薦收入,為名多于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