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董秘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監管人士多次在與掛牌公司高管座談中,詢問其對新三板市場的看法,最近一次交流中,股轉方面相關人士更吹風表示,“大家要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市場”。
大的政策很難有
“幾次交流中,我們掛牌公司談的最多的還是流動性問題,希望監管層盡快有利好政策出來,刺激市場,讓三板交投活躍起來。監管方面問的最多的還是對這個市場怎么看,摸底下有多少準備選擇A股IPO的。”北京這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董秘對《金證券》記者說。
該董秘稱,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最近一次交流,股轉方面相關人士在和包括他在內的多家掛牌公司董秘談話中表示,“大家要換個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市場”。
“讓我們不要太糾結目前的流動性問題,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任務,要用長遠的眼光,用產業布局的思維來看待新三板的作用。”這位董秘說。
他表示,自新三板分層,完成第一輪制度紅利釋放后,市場一直期待新三板能再有一輪利好政策下來,尤其是去年以來提到的再分層、引入大宗交易、降低交易門檻等,但是從年初到現在,并沒有絲毫利好政策出臺的跡象,“很多人都在期盼下半年,但是從交流過程看,我覺得今年很難再有新的政策,最起碼,大的政策很難有。”
重新看待的意義
今年以來新三板二級市場的表現可謂是一直處于冰點,動不動就是連續十幾個交易日走跌,要不然就是斷崖式下跌。連部分自稱是新三板“死多頭”的資深投資人和私募,也感受到來自盤面和心理上的壓力。
而在一級市場上,中小企業的掛牌熱情也在下降。此前《金證券》記者統計,截至7月最后一周,共有739家正在排隊掛牌,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是1459家,同比下滑了49.3%。
監管層對新三板的定位一直是“和滬深一樣,獨立的交易市場”。此時,監管層相關人士向掛牌公司強調“重新看待”有什么意義?
中信證券(600030)北京方面一位關注新三板的研究員告訴《金證券》記者,他個人理解,“媒體和市場一直關注流動性,但實際上流動性只是這個市場的一個方面,你可以看到有些掛牌公司就是沒有交投,但掛牌后也完成了一輪或者多輪融資。以前從監管到媒體,都喜歡說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其實,它現在的平臺作用遠遠大于其他。”
他表示,從其接觸的很多三板項目情況看,很多機構和公司還把新三板想象成一個和A股一樣,掛上就融資,就完成財富積累的地方。"現在是樹立正確觀點的時候了,企業要明白目標是一回事,現實要在這里獲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