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掘金“土味”,真的是互聯網的未來嗎?
資源向頭部集中,這幾乎是大多數行業存在的隱性規則,隨著技術紅利的普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頭部城市在用戶獲取上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此同時,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互聯網用戶活躍度與日俱增。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城市層級分布中,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占比54.5%,月活大致為6億人。
這部分人同樣存在大量的娛樂、購物、資訊閱讀等需求,但在趣頭條、拼多多、快手爆紅之前,市場對這部分用戶的關注并不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產品也相對較少。但是,“五環外”市場的用戶價值一點兒都不比一二線城市少。
一方面,“五環外”城市用戶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較慢,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另一方面,這部分用戶注重線下熟人社交關系的維護,人與人之間的線下交往也更加密切。這就為互聯網產品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了大量機會,而且這些城市的推廣成本遠遠低于一二線城市。
可以說,下沉市場是目前少數還處于增量的互聯網領域。趣頭條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運營模式抓住這部分增量——投其所好+網賺激勵。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的用戶APP使用偏好,有明顯的效率提升類傾向,比如京東、大眾點評、滴滴出行等。三四線城市則集中于休閑娛樂和工具類,比如美顏相機、芒果TV、作業幫和Wi-Fi萬能鑰匙等應用。也就是說,一二線城市用戶偏好“金錢換時間”的應用,三四線城市用戶則更加傾向打發時間的應用。
趣頭條提供的內容就以休閑娛樂、家庭關系、八卦新聞、健康養生為主,再不斷通過每個用戶的喜好調整內容,通過裂變效應增加用戶的粘性。
此外,三四線城市用戶對價格也非常敏感,拼多多將薅羊毛結合社交大獲成功,趣頭條則選擇將“賺錢”與每一個用戶的行為掛鉤。
“看趣頭條,每月賺頭小豬錢”,這是趣頭條在一些農村地區的刷墻廣告,生動地說明了這家互聯網公司的生意經——在趣頭條有一套賺金幣的機制,即登陸、分享、關注、評論、閱讀到一定時間等不同行為,都可以讓用戶獲得金幣,而這些金幣可以根據比例折算成現金提現。這種網賺模式讓趣頭條異軍突起,成為“五環外”的收割機。
但是,“瞄準下沉市場,用網賺模式激勵用戶”的運營機制又能持續多久呢?
一方面,趣頭條的主營收入來自廣告,通常三到四條資訊中就會插入一條廣告,但趣頭條的廣告質量并不高,其中不乏祛斑、豐胸、減肥、保健品等廣告“黑五類”,而趣頭條的內容向來也因低俗備受市場爭議。
隨著監管部門對網絡內容質量的要求趨嚴,作為趣頭條的“前輩”,今日頭條曾被多次約談,旗下內涵段子更是永久被關停,趣頭條亟需面臨內容方面的轉型,以及轉型之后如何與市場同類產品形成差異化。
另一方面,根據趣頭條2018年財報,趣頭條全年實現營收30.22億元人民幣,凈虧損為20.29億元人民幣。具體到季度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趣頭條的日活躍用戶增幅分別為224.2%和45.2%,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日活躍用戶的增幅分別為229%和69.1%。與此同時,2018年第四季度趣頭條的銷售和市場費用為13.6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462.7%。也就是說,隨著用戶基數的擴大,其在用戶端的補貼有增無減。
那么,這種“花錢買流量”的模式又能夠持續多久?此前,《人民日報》也曾點名趣頭條“‘看新聞賺現金’式推廣在短期內傳播效果不俗,但從長遠看仍難以為繼”。
總的來說,趣頭條的發展核心還是要集中在提升內容質量上,如何做到有趣不低俗,形成一種差異于其它內容平臺的生態,逐步讓自己的用戶習慣于這種趣味化內容。畢竟,以營銷手段作為商業模式的產品,其產品的長遠發展本身就值得懷疑。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是嗅覺靈敏,一旦有一個契機,便可以小代價試錯,從而實現快速崛起。趣頭條也好、拼多多也罷,都向我們證明了“下沉市場”的潛在機遇和廣闊空間,但經過第一輪市場試水后,未來粗暴的“攻城略地”和“單一復制”未必能行得通,一定要有針對性的改變,除了抓住客戶的需求,還要堅守法律和監管的底線,不要讓一個好生意,被講壞了。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