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是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在香港,則是一切皆可嬉笑嘲解寬慰人心。
“雙周一成”里,周星馳成名最晚,但卻最具香港本土特質,不少港人以自己才明白星爺港式對白的構辭噱頭而沾沾自喜。
但是在電影市場舉步維艱時,單純的“無厘頭”語言搞笑已經難以引起共鳴。周星馳與王晶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千王之王2000》票房不佳就是注腳。
不過千禧年,《臥虎藏龍》的成功給了華語影壇新啟示:整合兩岸三地資源、走全球化路線,推出大片攻略,抗衡好萊塢入侵。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全球取得3億美元票房,繼李小龍之后第二次在全世界掀起東方武俠電影的熱潮。
還能有誰比周星馳更崇拜李小龍?
他9歲看完《唐山大兄》就開始習武,并一度認為自己是同齡人中世界武功第一,向校長表示要開班授徒。
既可以圓自己兒時夢想又能開辟新道路,周星馳何樂而不為?
《少林足球》既是他全球化的初嘗試,也是他長時間打磨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既保留了無厘頭風格,又進行了大幅度修整,大量喜劇動作代替了喜劇語言,把對白上的吸引力轉到視覺動作及特技上。
周星馳再次轉型獲得巨大成功,《少林足球》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部票房突破六千萬的影片,給每況愈下的香港影壇注入一針強心劑。
由于片名爭議和個別情節觸及到剛沖進世界杯的中國足球的脆弱小心臟,《少林足球》未能在內地上映,不過在日韓和歐洲都頗受歡迎。
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上,塞黑與科特迪瓦比賽前,場地大屏幕還播放了一段《少林足球》片段。
初戰告捷增添了周星馳的自信和勇氣,于是請來名震好萊塢的袁和平,拍攝了投資更大、特效更先進、動作場面更多、集過往之大成的《功夫》。
“功夫”本身就是一個有雄心的片名,星爺也一改往日的嘲弄戲謔,努力自然地表演。以至于當別人說這是一部喜劇時,他竟表示,不覺得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反正我就是把它當做正劇來拍的”。
《功夫》被許多人認為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取得的成績也更上一層樓,2004年在香港和內地皆登頂票房冠軍,在全球虜獲1.05億美元的總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