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可能會遲到,但是一定不會缺席。
前天6月24日,央媽決定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于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yè)融資。
不過,央媽的降準和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委會議還是有所區(qū)別的。
央媽的重點是支持債轉股,小微企業(yè)只是順帶支持一下,但是國務院常委會議的重點是支持小微企業(yè)融資。
但是沒想到,就在昨天6月25日,央媽等五部委繼續(xù)加碼小微金融扶持政策,不僅增加1500億元流動性,而且還下調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
這里面的故事,估計才是這次降準的亮點。
1改革與保守之爭
什么故事?改革派和保守派正在相互掐架毆打小朋友。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么國務院開會提到降準,央媽就會實施降準?
因為我們的央媽和其他國家的央媽不一樣,并不是獨立運作的,央媽的貨幣政策往往都不能自己做決定,需要接受上頭指導。
所以,央媽有時候也身不由己,有時候還很憋屈。
在國務院常委會議開完之后,新晉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話:「在貨幣政策決策機制問題上,幾乎所有發(fā)達國家和多數中等收入國家都明確了由央行確定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和決定政策工具的使用,而我國央行的獨立性仍有待強化。」
這次的降準,充滿了矛盾感。「上頭要降準,我本來是不愿意的,畢竟已經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但是既然有要求,我就只能降準一下以表敬意。」
有人想要改革,但是有人卻想要中庸之道。
曾經擔任全國人大財經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黃奇帆,在6月23日的“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論壇上,說出了保守派的心聲:
「過度緊縮會經濟蕭條,增發(fā)貨幣會轉嫁于民。」
保守派想要的是一個“度”,既要防風險,也要保經濟,不出問題才是大前提。
然而,在6月14日開幕的陸家嘴論壇,幾個改革派高層的話卻透露出不滿,不管是楊偉民還是郭樹清。
他們認為改革不斷的遲緩、拖延,已經形成了對整體改革的拖累。
特別是老郭的一句話,道出了改革的難點到底在哪里:
「如果房地產市場繼續(xù)亂象叢生,如果地方政府繼續(xù)變換花樣舉借債務,金融監(jiān)管再嚴厲也會出現(xiàn)金融風險。」
2三輪加杠桿
當上下利益不一致的時候,上為大下為小,一切都要以大為準。
央媽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上頭并不是不想去杠桿,但是每次一看到問題出現(xiàn)就立馬剎車,轉而繼續(xù)放水保安穩(wěn)。
所以“拖”字訣是最常用的政策,遇到問題先放水,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不能出問題,杠桿永遠只有加沒有減。
就像2008年之后,上頭就通過銀行進行了三次加杠桿來保經濟。
第一次是在次貸危機之后,為緩解次貸危機對國內經濟的沖擊,于是提出了4萬億計劃。
結果推高了企業(yè)負債,制造業(yè)產能過剩,經濟再次下滑。
還沒去杠桿,就迎來第二次加杠桿,大力扶持政府融資平臺的非標項目融資,鼓勵政府通過基建投資刺激經濟。
結果推高了政府負債,無力償還只能進行債務置換,經濟二次下滑。
然后是第三次加杠桿,因為外部加息升溫,國內經濟下滑,導致資本外流嚴重,為此推動全民舉債買房。
結果推高了居民負債,房地產銷售創(chuàng)新高,房價一路飆升。
3第四輪杠桿
今年去杠桿已經沒有去年這么嚴厲了,貨幣政策的表述也開始從中性偏緊轉為中性偏松,市場利率下行就是一個典型的參考標準。
現(xiàn)在,上頭想要先保住經濟,想要少點債雷發(fā)生,想要寬松一點的貨幣政策,央媽也只能照做。
但是,三輪加杠桿之下企業(yè)、政府、居民杠桿高企,誰還能成為下一輪加杠桿的目標?
我想,應該就和最近的定向降準有關。
歷來,央媽放水都是有針對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到放水的澆灌。
從今年的定向降準來看,接下來普惠金融會是上頭關注的重點,也就是最難貸到款的小微企業(yè)和三農。
6月初的時候,央媽就曾經對MLF的擔保品進行擴容,把部分小微企業(yè)、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等等納入擔保范圍。
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央媽給你兜底這些債券,你們銀行就大膽放心地買吧。
而在最新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要把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yè)貸款納入MLF合格抵押品范圍。
不遺余力,讓小微企業(yè)成為下一次加杠桿的目標,讓他們?yōu)榻洕矠閲隽Α?/p>
我只能說上面的想法很美好,但是銀行買不買賬還是一個問題,弄不好又成了一個死結。
小微企業(yè)歷來都不是銀行的座上賓,很麻煩,風險大,油水少。
銀行又不傻,這買賣怎么算都不劃算,就算央媽愿意兜底,銀行也愿意買賬,小微企業(yè)和三農買賬嗎?
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環(huán)境下,估計這些廉價貸款都不一定會干正事。
根據審計署的2017年工作報告顯示,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guī)向房地產業(yè)提供融資360.87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流入樓市的現(xiàn)象。
甚至連企業(yè)都不務正業(yè),通過炒房獲取利潤。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上千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產市值超過9000億元。
最讓人感到扶不起的,是最近宣判的農發(fā)行騙貸案。
作為農業(yè)政策性銀行,有人用通過農發(fā)行獲取10億元的廉價購糧貸款,挪用貸款違規(guī)開發(fā)房地產。
上頭想要養(yǎng)一波新韭菜,保住經濟也防住風險,但是結果當真能夠如愿嗎?
現(xiàn)在,再多的杠桿也不一定能夠流到該去的地方,相反,寬松的貨幣容易繼續(xù)推高有泡沫的地方。
這個道理郭樹清懂,央媽也懂,但是卻略顯無力。
既然注定只能是寬貨幣,那就做到緊信用吧,嚴禁杠桿流向不該去的地方,不聽話就罰到怕為止。(來源:菜鳥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