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范圍。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范圍的有:不低于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先接受涉及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的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一些分析認為央行開啟了QE,對此應理性分析:
央行擴大MLF擔保品范圍是提供流動性的正常需要
從國際經驗看,中央銀行通過融資方式向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都需要擔保品,主要目的是防范道德風險,維護央行自身的資產安全。隨著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規模的增大,擔保品的范圍也逐漸擴展。以歐央行為例,其接受的擔保品從央行債務工具、政府債務工具等逐步擴展至符合標準的信貸資產、住房抵押貸款債券工具等。
從我國的情況看,政府債券的總規模較大,但在金融機構之間的分布并不均衡,而且面臨監管等約束,因此,近年來人民銀行在投放流動性規模增大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擔保品管理框架,擴展擔保品范圍,先后將高等級信用債、地方政府債券等納入擔保品范圍。此次進一步適當擴大MLF擔保品范圍,是央行完善貨幣政策操作擔保品管理框架政策取向的延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金融機構高等級債券不足的問題,有利于央行更好地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
央行擴大MLF擔保品范圍有利于降低信用債的總體風險溢價
近期出現的一些信用債違約事件,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事實上,這些違約事件主要是個別現象,這正是打破剛兌的體現,并不反映信用債市場整體風險上升。信用債市場違約總體形勢可控,不存在系統性風險。但是,市場主體受情緒變化的影響,對信用債一二級市場的總體定價出現了過度調整,沒有對每一個信用債根據其資信情況進行理性定價。
在這一背景下,央行擴大MLF擔保品范圍,從以前只接受最高等級的AAA級債券擴大到接受AA+、AA級債券,此舉的信號作用明顯,有效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降低了信用債的總體風險溢價,促使市場主體理性定價,科學定價,科學風控,對于完善信用債市場的定價和風控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央行擴大MLF擔保品范圍不是QE
人民銀行擴大MLF擔保品范圍,并不意味著央行最終會買入這些信用債。
從國際通行做法看,央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管理;其次是擔保品管理,央行先接受高等級的擔保品,然后接受相對低等級的擔保品,對于接受的擔保品還要根據其評級、久期等形成的折扣率矩陣進行打折保護。
在貨幣政策操作中,央行的交易對手方首先要從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出發履行還款義務,只有當自身資產負債表無力還款時才動用擔保品還款,因此現實中很少發生中央銀行因擴大擔保品范圍而最終持有這些擔保品的現象,中國也不例外。而且人民銀行MLF操作的對手方都是較大規模的銀行,在現實中更是基本不會出現對手方動用擔保品還款的情況,因此人民銀行并不會因為擴大MLF擔保品就持有這些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