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為什么國內的油價比國外的高?為什么國外降價的時候我們不降,可國外漲價的時候我們也跟著漲價?
其實事實上,中國油價里面一大半是國家收的稅,實際上三桶油的油價并不比國外高,甚至還更低!
三桶油進口的油價要比美國的要低得多,但為什么到車主加油時就貴了很多呢?其實關鍵問題不在三桶油,而在于中國的各種稅費太多了!
按照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48%為各種稅費!中國成品油稅收中,包括消費稅、增值稅,還有以消費稅和增值稅為稅基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
我們參照一下美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美國的汽油零售價格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原油成本、精煉成本、運輸和銷售成本,以及政府稅費。目前能得到的最新綜合數據顯示,全美汽油價格中,原油成本占比42%,政府稅費22%,精煉成本19%,運輸和銷售成本17%。比較來看,成品油價中,中國的稅費品目更多。
另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我國油價在都降的時候不降,都升了也升?其實國內的成品油價格是有“地板價”的。根據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降低。
而且,三桶油作為國家壟斷企業,有政治任務,比如義務修路,建學校,扶貧,拉動地方經濟等,支出很大,政策性虧損,三桶油也賺不了多少錢!
匠人財經觀點:
財政部曾發文稱:三次調整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油價可以"任性跌",但傳統石化能源消費卻不能"任性,目前國內能源資源依舊處于短缺,不足以支撐“敞開口”的能源消費。油價暴跌并沒有改變我國長期石化能源需求旺盛與可持續供應不足的矛盾。
原油價格在每桶80美元以上時,正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很快的階段。這意味著,原油價格過快下跌,新能源產業首當其沖受影響。同樣,油價下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銷售也會舉步維艱。
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增加的稅收有助于緩解國家財政的支出壓力。除首次油價下降幅度與提稅相互沖抵,油價保持不變外,其余兩次調整都沒有用足油價下調空間,也就是說在提稅的同時,出于考慮百姓負擔和社會承受能力,都努力實現了油價的同步下降,兼顧了生產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