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鄉村振興是要靠人去做的,因此,我們要聯合優勢涉農企業和社會資源,在五年內培養10萬名新型農民和鄉村農技員,為鄉村振興持續輸送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記者說。
3月3日,劉永好委員接受了多家媒體記者的集體采訪。在回答農民日報記者關于新希望集團培訓新農民和農技員的“新農計劃”進展情況的提問時,他介紹說,今年“兩會”他帶來了六份提案,其中一份就是建議國家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為鄉村振興戰略輸送人才。
“改變農村勞動力空心化格局,為鄉村振興輸送人才,是今天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解決的最重大的事之一。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新希望集團計劃用五年時間,聯合一批優勢涉農企業,為社會培養10萬新農民、農技員,目前已經與江蘇、山東等地的農業院校就此展開了積極合作。實踐證明,企業的參與,既能讓培訓覆蓋面更廣,也能讓教學與實戰相結合,還能對新農民的創業項目或產品從產業鏈的角度進行對接和支持,效果更好。建議對積極承接培訓任務、自辦新農民培訓基地的優勢企業給予專項支持以及用地和證照審批等方面的綜合支持。”
現代農業、扶貧、民營企業發展都是劉永好多年來關注的重點。今年“兩會”,他還將提交《關于構建產業扶貧“新生態”的提案》《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規模化、集約化養豬的提案》《關于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主體作用,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的提案》《關于表彰一批優秀企業家,進一步激發企業家活力的提案》 《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的提案》。
據劉永好介紹,2017年,新希望集團與四川省涼山州政府簽訂了《涼山州產業精準扶貧60萬頭高效生豬養殖項目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分批投資20億元,在涼山州實施產業帶動的精準扶貧。此時,他再次表示,建議國家出臺針對性強的支持舉措,鼓勵和引導以“扶智”為抓手,集合社會力量,著力為貧困地區培育一批脫貧致富的本土“新生代”。
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