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經濟回暖,央行普遍轉鷹。早在6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的鷹派態度已經十分明顯。根據目標利率預測點陣圖,未來一年半美聯儲還會加息4次,此外年內縮表計劃也將開啟。在隨后6月28日舉行的歐洲央行政策論壇上,歐洲、英國和加拿大央行行長也均表示寬松貨幣政策需要適當調整。但仍然有部分發達國家的央行選擇按兵不動,例如日本長期陷入通縮使其寬松的貨幣政策難以退出;澳大利亞央行預計未來經濟和通脹將進一步走高,但目前沒有調整貨幣政策的意圖。
主因在基本面,經濟升失業降。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態度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的改善。從GDP增速來看,歐元區的復蘇態勢最強,一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速達到2.5%,其中德國和意大利分別達到了2.9%和2.1%。美國經濟也在復蘇,但短期有所走弱,主要是受到消費增速下滑的拖累,固定投資則接棒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近期高頻數據來看,美國二季度消費相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和歷史水平相比依然較弱。其它經濟體中,加拿大經濟持續好轉,英、日經濟回暖較弱。從就業情況來看,歐元區的失業率下降到9.3%,為09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美國失業率也下降到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最低水平。此外,目前英國和日本的失業率均處于近20年來的最低值。從通脹的角度來看,油價下跌拖累總體通脹,大部分經濟體核心通脹率仍舊處于目標值以下。例如美國PCE價格指數同比從2月份的2.13%持續回落到5月份的1.44%,歐元區HICP指數同比也從2月份的2%回落到5月份的1.4%。盡管通脹偏低,但失業率已處低位,寬貨幣未來有誘發通脹的風險,這也是各央行陸續表態邊際調整寬松貨幣政策的重要原因。但當前各央行僅是表態變化,能否落實到行動上還要看通脹能否持續回升。
匯率牽制減弱,新興更加自由。相比于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態度集體轉鷹,目前新興市場央行并沒有表現出步調的一致性:其中俄羅斯和南非央行表示后續的貨幣政策變化取決于未來通脹的情況;巴西和智利由于自身經濟惡化的問題采取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短期轉向概率較低;墨西哥則因為比索的持續貶值而多次加息,未來貨幣政策的變化仍需重點觀察特朗普和美聯儲的行動。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差異大,不僅是因為各國經濟狀況不同,還因為貨幣政策受匯率牽制的程度不同。例如俄羅斯、巴西、南非、墨西哥在經濟狀況惡化的時候,央行迫于匯率壓力加息,等到匯率和通脹壓力都下降后,才開始放松貨幣政策。而同樣是新興經濟體,印度、中國等受到匯率的沖擊要相對小一些。短期美元弱勢,新興市場貨幣政策更加關注國內自身情況,分化格局或將持續。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弱,新興市場匯率和資產價格普遍反彈,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主要關注點在于國內。在美元短期弱勢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小,貨幣政策也更加自由。
中國:“發紅包”跨季,監管態度難松。6月份以來,中國央行貨幣投放明顯有所增加。央行主要操作投放余額在6月20日達到7.7萬億,增量部分幾乎都來自逆回購操作。20日以后,央行開始回收貨幣,但由于財政存款季節性投放,市場資金面繼續緩解,金融機構平穩跨季。但金融監管態度難言放松。央行6月上中旬的投放恰在MPA考核等跨季期間,而真正考驗央行態度的是7月份的巨量到期是否續作。當前經濟穩中趨降,但穩增長壓力較??;金融去杠桿雖有一定成績,監管新框架和制度并未完全建立,此時監管放松后杠桿可能卷土重來。因此在我們看來,國內的貨幣政策短期還難言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