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各大指數以紅盤報收,用笑臉結束了尷尬的六月,也告別了令廣大投資者傷心的上半年。不過,打開K線圖,會讓我們欣慰地發現,那個被冠之以“六絕”的六月,各大指數竟然一齊收陽,上證、深成指、中小板以及創業板指數,分別錄得月漲幅2.41%、6.74%、7.78%、3.08%,盡管都沒能收復4月份高點,但是止跌意味非常濃厚,給了七月翻身的極大概率和期待。
當然,我們也可認為,大盤靠著以保險、白酒、電器為首的漂亮大藍籌,護住了指數,使得新一輪“慢牛”再現雛形。我們也可以認為,深成指靠著萬科A上周五和本周一的二連板,月線漲幅17.45%,一已之力推動了指數。但是,我們同樣不難發現,中小板指數的月漲幅,是繼2016年3月份之后的最大漲幅,創業板指數的月漲幅,則是繼2016年8月份之后的最大漲幅。上述事實讓我們不難推測出一個結論,即股市的投資風格可能正在悄然地發生一大變化:長期來被冰封的中小創,正在悄然自六月開始融化,破冰之旅有望展開。
我們同樣會注意到,中小板與創業板指數及其個股,正是自去年3月與8月之后,開始轉入長期的不斷陰跌和多次破位的暴跌模式,中小創個股也由此被認為是垃圾、是泡沫,從而被市場無情地拋棄。6月份的陽線,是上述模式發生轉折的一個標志,盡管并不能就此斷定垃圾與泡沫的消失。事實上,讓中小創收陽的,也是中小創中的優質價值型個股,率先完成了逆襲。我們看到,以老板電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大族激光、科大訊飛、立訊精密等為首的,絕對市值相對較大的公司,不斷地用股價體現出他們在本行業的領先地位;而本周,以基因測序、人工智能、觸摸屏為首的大科技股,也率先開啟了他們的創業板觸底反轉之路。
值得一提的,正當A股科技股走強之時,外圍的美元指數最近三個交易日大暴跌,而剛剛創歷史新高的道瓊斯指數,周四晚高開后卻犯了A股的毛病,高開低走一路不回頭,最后暴跌一陰斷三線,原來都是科技股攪局惹的禍。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是否會否定A股的科技股行情呢?
其實并不是這么說。比如像美股的蘋果,6月9日就開始暴跌了,此后盡管也漲過,但那只是做下跌中繼而已,技術上還得慢慢下跌的。而A股不一樣,科技股根本還沒開始。有人說中國的科技公司沒什么含量,所以科技股根本比不了美股的牛。這話當然說的有點偏頗,中國的騰訊在世界是不是領頭羊呢?中國華為、阿里等公司的通信技術、移動支付等等技術含量甚至是世界遙遙領先的。只不過,我們眼里可能看到的是山寨版、代加工、零件組裝式的“科技”,掩蓋了真正的科技罷了。
對于長期來以價值投資、機構投資來不斷慢牛推升的美國科技股,應該可以類比中國的茅臺走勢。現在,美國科技股是開始走回調浪了,這如同茅臺的下一步走勢。這是由產業周期的認知所引起的,是意識形態層面的東西,并不能以價值來判斷和衡量。美國科技股與中國的白酒股,未來還可以向上,但那要等到下一個周期。現在他們的周期,正處于上漲的末端與下跌的開端,會反復,偶爾也還會大漲一日兩日,并不會一下子馬上跌完。
所以,筆者認為,七月是有著美好暢想的。這不僅僅是那句諺語“五窮六絕七翻身”,即使只憑眾人的期待,也足以推動一波行情,因為當前的A股處于低位,所以并不必擔心市場借民諺來出貨。基本面上,國家統計局本周發布數據顯示,中國6月官方制造業PMI51.7,預期51,前值51.2。同時發布的中國6月官方非制造業PMI54.9,前值54.5。這是PMI的連續11個月位于榮枯線上方,意味著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總體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再從板塊上看,科技股當然是下半年反彈的急先鋒,只要行情趨勢反轉,那么科技股必將吸引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只有科技股全面反轉,才是投資者的福音。近期的人工智能就反復活躍,像移動支付、物聯網、國產軟件與信息技術等等,都處于快速的更新迭代加速發展期,這些都是非常實在的并已完全進入商用的硬科技。當然除了大科技外,傳統的鐵公基基建投入,在下半年一開始預計就會進入開工發力期。另外,上半年年報馬上出臺,預計今年的績報是向好的,分紅預計也是比較慷慨的。比如,周五創業板公司超頻三宣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25元(含稅),分配總額為1500萬元人民幣,這也掀開了2017年中期利潤分配的大幕。也就是說,將不再只是傳統產業公司如中國神華之類會采取高額現金分紅,現在,創小板也會,而不是只會玩高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