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創業板運行8周年!
8年前的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啟動,包括網宿科技、華測檢測、機器人、華誼兄弟、愛爾眼科等在內的首批28家公司成功上市。8年后的今年,當我們在談論創業板的時候,我們該談論與關注些什么?
1、8年前,創業板在中國版納斯達克的熱烈期許下正式啟動,首批28家公司正式掛牌交易,市值當時合計只有1399.67億元;8年后,創業板已經擁有690只個股、市值合計達到5.5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9.5%。
2、8年時間,創業板悄然成為牛股集中營,為市場貢獻了多只超級牛股,也成為“成長股”的集散地,助力掛牌企業持續高速增長。
3、8年后,創業板106只細分行業龍頭股的年復合增長率可圈可點,有45股達20%以上,31股在30%以上,14股在50%以上,堪稱創業板中的高成長龍頭代表。
4、8年后,共計424只個股在上市首日后漲幅超1倍,有113只個股漲幅超過3倍,有36股漲幅超5倍,先導智能、信維通信、樂視網、興源環境和寒銳鈷業等5只個股漲幅超10倍,成為創業板的超級牛股。
5、8年后,創業板指數的估值水平不斷降低,當前指數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42.59倍和4.61倍,較歷史平均水平低了21.47%與14.34%。
6、8年前,創業板全年總募資金額只有204.9億元;8年后已募資1260.40億元,是2009年募資金額的6倍多。2017年,創業板已經進行IPO募資家數達121家、增發募資家數105家,分別募資金額446.1億元和726.51億元。
創業板歷來以創新性和成長性著稱,8年時間里掛牌了多只細分領域的特色企業,其中多家企業都保持了高速成長,逐步形成了特點鮮明的創業板特色與創業板速度。
與此同時,更多企業進一步脫穎而出,成為創業板細分行業中的龍頭個股,在業務規模和成長速度上都表現不俗,一些龍頭企業甚至實現了50%以上年復合增長速度。
需要說明的是,“龍頭”一詞由于缺乏公認的認定標準,我們在此定義為創業板每個細分行業中的營收第一名企業,即參照申萬三級行業分類,以2016年的營業收入規模為標準,篩選出創業板中106個細分行業的龍頭個股,但并未涵蓋全市場數據。
就增速來看,上述106個子行業的營收第一名公司中,比照上市年份與2016年,有63家公司的的凈利潤年化復合增長率超過10%,有45股的復合增長率超過20%,有31只保持了30%以上年復合增長,14只保持了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大盤點:龍頭個股是如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