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被罷免的5位董事只在ST行悅董監(jiān)高的席位上只坐了兩個月不到,一切還要從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徐恩麒講起。
6月14日ST行悅公告稱,徐恩麒將2500萬股股份質(zhì)押出去,用于個人借款,質(zhì)押股份占其持股總數(shù)的93%。
6月30日,壓著年報大限最后一天,ST行悅公布了其2016年年報,營收9938.15萬元,同比減少3.32%;虧損972.79萬元,而其2015年凈利潤為1250.06萬元。
不久之后,徐恩麒失聯(lián)。雖然人找不到了,但對公司的影響并沒有消失。7月24日,徐恩麒遙控選舉了新一屆董事會,胡鵬、李靜、韓征南、俞駿、邱卉。
中小股東不干了,公司的股價最高在10元以上,相當一部分中小股東的成本在6元以上,最終股價跌倒僅有0.3元,損失慘重。徐恩麒人影無蹤,選舉的董事會卻并不代表中小股東利益,他們決心維權(quán)。
8月8日,ST行悅披露了上海證監(jiān)局核查相關(guān)信訪舉報事項的公告。上海證監(jiān)局已于8月2日對公司進行了現(xiàn)場核查。
8月11日,ST行悅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正式接受證監(jiān)會立案調(diào)查。
顯然, ST行悅的小股東所取得的“庶民的勝利” ,是背后近3個月的努力。
只是,大股東的妥協(xié),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
三、勝利的戰(zhàn)場,卻是一地雞毛
“之所以拱手讓出,我認為,公司沒有收入及未來,只有官司和負債,這樣的董監(jiān)身份是累贅,對自己征信都不好。”對于大股東的放手,一位投資者對讀懂君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的確,小股東勝利的戰(zhàn)場,一地雞毛。
事情,可以從7月13日說起。那天的ST行悅剛剛復牌,造成了一場殺傷力極大的事故。在那場事故中,765名小散、16家做市商、8家機構(gòu)投資者紛紛踩雷。
當日復牌的ST行悅,股價從停牌前的0.95元一路下跌,最低時達到了0.19元/股。截至收盤,ST行悅股價為0.35元,跌幅高達63.16%,成交金額330.07萬元,總市值僅為0.44億元。而2015年風光時的行悅信息,總市值最高可達14.47億元。
7月21日,ST行悅公告表示,“因公司與寧波銀行借款糾紛導致,實際控制人徐恩麒個人名下共計 26,969,962 股股份被全部凍結(jié)?!边@部分股權(quán),占公司總股本的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