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新上任的發審委交出了首秀的成績單,周審核8家擬上市企業申請,2家被否,IPO通過率為75%,略低于此前發審委通過率。
從發審會的問詢問題來看,每家首發企業上會的問題集中在4~5個,企業持續盈利能力、關聯交易情況、業績及其客戶合理性、內控制度等為關注重點。
一家華北區的投行人士表示,新一屆發審委問詢更為細致,抓細節、愛提問、探求信息披露內容的合理性真實性成為關鍵,持續盈利能力仍為決定企業過會與否的決定因素,排隊企業仍需練好內功確保業績披露無硬傷方能平安過會。
審核通過率稍有下降
這是第十七屆發審委的首次亮相,在新股發行常態化且從嚴審核的背景下,市場對本屆發審委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十一長假后,新一屆發審委走馬上任,在調整適應了一周后,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郭旭東領銜30余位專職委員,自10月17日起開始了發審委的首發申請審核工作,這一周,有8家擬上市企業上會參與審核,其中,擬登陸上交所的有4家,擬在深交所上市的為4家。
按照今年新頒布的發審委辦法,每個上會的首發項目都會經過發審委7名委員的投票審核,表決投票時同意票數達到5票為通過,同意票數未達到5票為未通過,在此之前,擬上市的企業已經通過了重重關卡,包括了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等,在“嚴把新股質量關”的監管要求下,能走到發審委這步還需經過現場檢查抽簽。
同時,為了避免此前固定組別帶來的弊端,參與發行審核的7名委員采取一次一授權,電腦搖號產生當期的發審委委員,不固定召集人、不固定組,臨時組建發行審核團隊。因兼職委員時間上不能保障隨時參與審核,所以過去這一周的8家企業審核均有專職委員完成。
幸運的是,發審委委員給浙江中欣氟材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潤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好太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奧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給出了過會結果,而山西壺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雙飛無油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這2家企業則慘遭否決,讓新一屆發審委首周審核的通過率定格在了75%。
這較前9個月的審核通過率略低,截至9月30日,證監會今年審核的405家公司首發申請中,328家獲得通過,16家暫緩表決,8家取消審核,53家未通過,IPO審核通過率為80.99%。
“上周的首發審核通過率雖較之前稍有偏低,但基本上審核理念和審核松緊度和此前相仿。”一家華北區投行人士表示,被否的兩家企業確實存在硬傷,從長遠來看,新股發行的審核通過率將和此前基本持平。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指出,首發企業的審核標準較為具體,證監會將會通過發行審核問答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審核標準,對于審核遇到的新情況問題也及時形成新的審核標準,以限制發審委員的自由裁量空間,審核工作要嚴格按照證監會的標準內容進行。
不出意外,上述6家過會企業將在完成會后事項后被核準發行,截至10月1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69家,其中,已過會37家,未過會53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78家,中止審查企業54家。
根據證監會的最新安排,下周將審核寧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持續盈利能力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