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歐洲和日本是內窺鏡系統主要消費市場。在這些發達國家市場,內窺鏡應用基礎較廣,甚至已經開始在部分醫院形成獨立的科室,對高清晰度以及更具臨床針對性的產品需求較大。隨著內窺鏡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量正快速增長。
我國開展內窺鏡檢查及微創治療的時間較晚,但普及速度非常快,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預估,2015年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約為156億元。
就醫療內窺鏡產業而言,國際品牌占據了壓倒性的市場優勢。日本的奧林巴斯、富士、賓得和美國史塞克、德國Storze占據了全球近70%的市場份額,中國品牌市占率不足5%。
在國內,內窺鏡市場亦為奧林巴斯、賓得、史塞克等外資進口產品所壟斷。中高端內窺鏡系統主要在大醫院使用,這一市場被奧林巴斯等進口品牌壟斷,其內窺鏡和附件產品價格較高;低端普及型內窺鏡系統的采購方主要是縣級以上醫院;超低端內窺鏡系統的用戶則多是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在國內,國產內窺鏡市場占有率約25%,基本在低端和超低端市場競爭。
不過,通過技術引進吸收和自主研發,國產企業醫用內窺鏡產品質量與外資產品的差距正在縮小,逐步擺脫單純依賴進口局面的同時,也實現了產品出口,開拓海外市場。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6年我國共出口內窺鏡10,869,301臺,出口額79,142,424美元,增幅分別為22.86%和30.88%。雖然與往年相比增速略有下降,但從整體看,我國內窺鏡出口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內窺鏡生產企業近三百家,規模較大的有天松醫療(430588)、沈陽沈大、杭州好克光電、杭州光典醫療等。
作為行業的后進入者,海泰新光在研發上自然不吝投入。2014年至2017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總計4928萬元。2016年,海泰新光的研發投入金額為2244萬元,占到其營業收入的16.09%。這一投入比例在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已算是較高的水平了。
憑借積極的研發投入,海泰新光攻克多項核心優勢技術從而彎道超車。比如,其生產的LED醫療光源模組是全球首款能夠實際應用于腹腔手術的LED光源,可以完全替代傳統內窺系統光源氙燈,其安全性、環保性均遠高于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