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實控人“卷巨款”跑路 ST昌信董事會被強制維持
實控人跑了,員工走了,業務停了,公司公章、財務資料等已經被經偵封存,宣稱已經不能正常履行信披的新三板公司ST昌信(831506.OC)于26日公布了2017年半年報。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錄得營收241萬元,同比下降83.31%,凈利潤-6109萬元。而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3020萬元,歸母凈利潤1588萬元,僅半年時間,樓塌了。
然而,隨著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被蘇州公安局立案偵查,更多的違法違規細節露出水面,揭示ST昌信可能在一開始就是“空中樓閣”。
被立案調查已經過去4個多月,ST昌信目前是個什么狀況,394戶股東下一步怎么辦?近日,一位稱自己是ST昌信“受難者”之一的股東王某接受了春曉君的采訪,向春曉君透露了更多相關細節。
實控人夫婦“卷巨款”下落不明 董事會被強制維持
ST昌信2014年12月10日掛牌新三板,主要面向"三農"發放貸款、提供融資性擔保,開展金融機構業務代理以及其他業務。公司2015年6月15日轉為做市轉讓。彼時擁有東吳證券、國信證券、中原證券、中國中投證券4家做市商、后續加入的還有廣州證券和天風證券。掛牌以來,交易很活躍,在新三板上實際交易了411天。
事情的突發始于今年3月20日,ST昌信的公告在沉默了3個多月之后突然間宣布緊急停牌,理由是“預計應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難以保密或已經泄露”,緊接著,主辦券商東吳證券就公告了公司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債——銀行及同業借款8800萬元,違規擔保1.7億元。
“我是在停牌前幾天進入(ST昌信)的,之前根本看不出一點毛病,交易一直很活躍”ST昌信的股東之一王某對春曉君說。有類似情況的人應該不少,同花順數據顯示,光從2016年底到停牌前,就有40位“小散”買入ST昌信的股票。
剛進去的“小散”們估計還一臉懵逼,但實控人佘昌、陳琦早在東窗事發之前(今年1月)就逃往美國,且失聯了,至今尚未聯系上。
3月31日,ST昌信以公司名義向蘇州市公安局工業園區分局(下稱蘇州公安局)舉報公司被職務侵占,蘇州公安局經審查認為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條件,于4月7日決定立案偵查。目前公司尚處于立案偵查階段。
5月,公司及公司董監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而公司在4月28日公告稱公司員工已全部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停業。期間,公司公告無法按時披露2016年年報。
“他們(指公司董監高)就是想借不公布年報被股轉強制摘牌,然后集體消失,好在證監會施壓,讓公司董監高辭職無效,強制他們在形式上維持董事會、監事會,不然早摘牌了”股東之一的王某說,“高度懷疑他們是共犯”。
在證監會的強壓之下,雖然磨磨蹭蹭,但ST昌信的2016年報和2017年半年報還是披露了出來。半年報顯示,公司對外擔保余額2億元,不良貸款2.67億元。其中,2億元對外擔保中包括了未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對外擔保金額1.7億元。
此外,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發放貸款本金2.73億元,已經逾期9510萬元,管理層無法預計貸款余額的可收回性。公司銀行及同業借款8800萬元到期無力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