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以說是新三板的規范年。
自2016年5月分層后,新三板市場進入了從規模到規范,從擴容到縮容,從包容到監管的階段。
今年以來,剔除非常規因素,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逐月遞減,而摘牌公司家數逐月上升。在年初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快速突破一萬家之后,目前緩慢增長到了11590家。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高級分析師劉靖認為,新三板已經進入存量市場,2017年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估值開始高于新三板定增估值,新三板已成上市公司優質并購池。
已進入存量市場
今年新三板市場的主基調是監管規范。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處罰數激增,6月份高達466次。
今年至今,新三板公司有437次因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被罰,436次因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被罰,90次因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被罰,21次因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被罰,2次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被罰。
同樣激增的還有摘牌公司數量,基本呈上升之勢。今年1~8月的摘牌情況為:1月8家、2月13家、3月32家、4月26家、5月37家、6月44家、7月102家、8月112家。其中,因未披露年報摘牌的有108家。
但掛牌公司情況相反。除8月份因財報期因素掛牌上升以外,其他時候幾乎逐月遞減。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8月的掛牌情況為:1月299家、2月316家、3月298家、4月116家、5月168家、6月114家、7月72家、8月3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