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抄底新三板?蟄伏待機,著眼新興行業
“我覺得去年9月才是抄底新三板的好機會,現在未必是”,架子民工表示。“架子民工”不是真民工,而是上海一家小私募公司的老板,本人管理著幾只基金,包括一只新三板基金。他的基金規模不大,幾千萬而已,主要在二級市場拿票。
在別人都在新三板集郵的時候,他在不斷撿著籌碼。他早期在新三板最大的倉位是物業公司,傳統、不起眼,A股上甚至沒有一只股票。
近一年下來,在新三板大勢不斷下跌的情況下,“架子民工”的前五重倉股全部上漲50%以上,平均漲幅約80%。在現在的市場行情下,這樣的新三板基金走勢實在不多見。
“架子民工”表示他的物業股投資邏輯以及他眼中當下的新三板市場。
物業股,是我在新三板挖掘的寶藏
前兩年,新三板特別火爆。我一直沒有買,原因是實在太貴了。
雖然沒有買,但是很多公司還是知道一些的,當時大家買就是追熱點,那現在可能證明有一些投資人隨行就市,買錯了、買貴了,不能完全歸咎于新三板市場。
到去年9月,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粗略一看,很多公司都是白菜價,這為什么不買呢?
新三板上萬家公司里,真正有成交的大約1000家。于是,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家一家看。把業績差、現金流差、行業差的統統去掉,去認真研究剩下50-80家公司的基本面。
尋找好公司的過程中,我不太看重像ROE、ROA、毛利率這些硬性的財務指標。好的公司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好的公司其實我也看不出來,有些公司我也覺得很好,但卻出了各種問題,被套住了。我在新三板買的股票多種多樣,也踩了好幾個雷。
所以,好公司是什么樣的,我也給不了理性、標準化的答案。如果非要說什么量化指標,那就簡單粗暴,現金流很好+輕資產。
因為我把投資當成是一門生意,要知道做生意現金的回款很重要,如果看起來掙了很多,但一大把應收賬款,最后能不能拿到還得兩說;
還有重資產的生意,也是看起來掙了很多錢,但需要源源不斷投入,如果投入跟不上或出了差錯,過去賺的錢可能都會搭上。
這樣看過來,我盯上了新三板的物業公司。
首先,物業屬于輕資產行業;其次現金流特別好,你看任何一家物業公司的現金流都特別好,而且,A股現在沒有物業公司,它有獨特性,不過今年可能就會有了,碧桂園、南都物業都在排隊。
大家都覺得物業不就是保安大爺和保潔阿姨嘛,有什么前途?事實上并非如此。這個行業不僅現金流好,還有一定的粘性,因為一個小區不可能隨便換物業。我們統計過,前一百強的物業公司,一年的更換率可能只有2%,也就是說一百個小區里,有2個小區要更換物業。這個比例并不高。
而且物業有生活場景,居民生活離不開它。在未來,可想象的拓展業務不少,比如居家養老,各種各樣居民服務,二手房買賣、租賃,長租公寓。
在我看來,物業行業的業績和增長很確定,原因有兩點。第一,物業行業本身市場存量在不斷擴大,物業費也有所提升;第二,物業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原來可能是前一百強市場份額30%,以后可能是40%、50%,這個趨勢很明顯。因為在這個行業,越是大公司它的增長越快,通過自身增長加收購,這會導致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所以最近三四年其實大點的物業公司的日子相當好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去美股和港股看看,物業公司的估值都很高。
港股知名的物業公司彩生活市值55億港幣,市盈率22倍;
綠城服務市值133億港幣,市盈率35倍,對應綠城中國市值237億港幣,8.3倍市盈率;
中海物業市值61.14億港幣,23倍市盈率,對應中國海外發展市值3062億港幣,7.4倍市盈率;
美國的FirstService市值23.25億美元,市盈率70倍。
在我之前,新三板市場根本沒人關心物業公司。在去年,很多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買,沒人和我搶,所以買到的都價格都很低。舉個例子,我去年13元買的一家物業公司,市盈率13倍,然后2016年的利潤一不小心翻了一倍,那是多少倍了?6.5倍。
當然,現在買的人也多了起來,物業公司的估值在回升。我去年買的幾只股票,價格漲得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