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三板驚現今年以來的首次“一分錢交易”。上午10:11,優創股份以0.01元,成交了1000股,成交價格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0%。
優創股份主要從事液壓系統和液壓元件的設計、制造和銷售,2015年2月掛牌新三板,為基礎層公司,采取協議轉讓方式。優創股份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凈利潤為-723.52萬元,較2015年(-381.98萬元)虧損程度有所增加;基本每股收益為-0.16元。公司2014年凈利潤為126.18萬元。公司從今年5月8日起,股價連續出現9次50%左右的下跌,導致公司股價從2塊錢跌到一分錢。
至于為何會出現一分錢交易,優創股份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肯定不是“烏龍指”,因為連續出現協議轉讓壓低股價。
據悉,新三板此前只有ST展唐出現一例1分錢成交案例。2016年7月25日,ST展唐以每股1分錢的價格放量成交46.34萬手,交易雙方主要為ST展唐前三大股東和專門處理不良資產的浙江福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然而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福特資產及其一致行動人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日內編制并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報送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同時通知該公眾公司。也正因此,全國股轉系統公司對福特資產、陳永亮采取出具警示函、暫停解除股票限售的自律監管措施。在福特資產作為收購人所持有的ST展唐股票限售期滿后,暫停解除限售12個月。
清華大學博士后、東北證券(000686)研究總監付立春昨日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主板還是新三板,出現一分錢交易都是不正常的。如果不是“烏龍指”,就是公司的價值出現了問題,投資價值已到了極限水平。付立春進一步分析,出現一分錢交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本身的嚴重問題,如持續經營能力、重大事項(如大客戶沒有了、老板跑路了等)導致基本面極具惡化;二是價格本身的問題,定價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有可能涉嫌違規,背后誰買誰賣、有沒有利益輸送,需要深入地調查。
截至昨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到11275家。付立春認為,由于之前注冊制門檻低,很多公司都到新三板來掛牌,其中有的公司本身持續經營能力就有問題,再加上規范程度不高,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風險也隨之出現。今后新三板規范性和退市制度將使市場凈化,有問題的公司將會越來越多,以后像這樣的“一分錢”交易頻率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