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發牌照的利空,加之高管團隊的頻繁離職,銳融科技如何找尋新的利潤增長點顯得極其重要。
對于接下來的盈利點,銳融科技將市場分為了三部分。第一就是以往的第三方支付業務。
“我們的老客戶有不斷滾動的業務需求和發展,比如合規性改造和技術升級等,還有業務創新方面的需求,這方面是我們的常規業務。”閔剛表示。
另外,銳融科技有兩個“發力點”,一是海外市場,二是實現對新行業的覆蓋。“金融科技”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助力。
近年來,“金融科技”強勢崛起,科技逐步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逐漸成為驅動金融發展的新動力。根據新華社瞭望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已經進入到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區塊鏈等對于數據、技術創新的2.0階段。
在閔剛看來,金融主要分兩大類:實體金融和虛擬金融。金融科技里面,有相當大的領域都是在后者,比如智能投顧、智能學習相關的。銳融科技的定位其實更多是在產業金融。
作為技術服務方,銳融科技之前做的主要是支付系統。相比支付寶、微信等支付系統外,銳融科技服務的客戶更加垂直。“比如我有客戶做大宗交易的,這個支付的特點是頻率低,額度大,風險關注得更多一些,支付系統也要分為付定金、分階段付款等步驟,這里面支付的場景跟傳統的場景有很多不同,我們需要打造專門的業務系統。”閔剛對記者舉例稱。
而在這些持有支付牌照的客戶之外,銳融科技需要開拓更多的“產業線”。據了解,目前,銳融科技非金融客戶占到八成,而在這八成中,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有30%左右。
“我希望我們用金融科技這一項能力,對接不同的產業,能讓這個產業提升更好的運營效率,反過來,有些產業可以往外拓展,讓它具備金融變現的能力。”閔剛表示。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銳融科技一向是為非金融機構來做金融相關的技術與軟件服務,開拓產業的方向沒問題,但關鍵是要在技術的個性化和普世性之間做平衡。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特點,處于商業考慮,既不能完全個性化,也要針對行業特性滿足需求,這需要更多的平衡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