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7.21萬元,同比下滑42.33%;凈利潤138.43萬元,同比下滑88.16%;2016年毛利率為47.2%,較2015年減少了24.67%。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暫停發放。
銳融科技CEO閔剛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停發牌照對公司業績的確是利空,公司客戶相對會減少。不過2016年屬于銳融科技調整的一年,修復整個增長曲線,才能保持公司穩健成熟地發展。
目前來看,銳融科技希望能借“金融科技”之力,重新找回新的利潤增長點。
銳融科技“內憂外患”
根據銳融科技公告顯示,銳融科技主要產品包括第三方支付系統(互聯網支付系統、移動支付系統、銀行卡收單系統、綜合預付費卡系統、移動智能收單系統、跨境支付系統、聚合支付系統等)、泛金融產品(網絡借貸平臺、小額貸款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網上銀行系統、網上銀行綜合客戶端、手機銀行系統、物業服務平臺)和征信平臺。
作為一家以三方支付為主的IT服務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暫停發放,是銳融科技利潤減少的最主要因素。
對此,閔剛對記者表示,停發牌照對公司業績的確是利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原來很多想申請牌照的公司因為牌照停發而退出,對于客戶數量有影響;另外還有一些公司因為看到了政策風險,為了節省自己的投入,在回款方面也比原來要困難一些。
“對我們來講,開源上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這也確實是我們去年很大的一個問題,也是利潤下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停發牌照從數量上對我們構成了壓力。但是反過來,支付牌照現在動輒上億元,這從另外一個層面印證了這還是有剛性需求,我們也還是有市場空間的。”閔剛稱。
根據比達咨詢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57.9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增長率為85.6%。其中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38.6萬億元,約為美國的50倍。
而據本報此前報道,一張包含各項業務許可的“全牌照”報價可上10億元,互聯網支付牌照3億元起,全國收單牌照報價5億元,地區收單牌照也達到2億~3億元。
閔剛表示,現在能夠收購牌照的客戶都是有背景、有資金的,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軟件服務就成為了對公司如今更高的要求。
不過,對于銳融科技來說,除了利潤大幅下降之外,高管的頻繁離職也使得公司頗為“動蕩”。
“公司成立已經五年,在人的心理層面是一個特殊階段。我們去年的任務就是打造團隊、修復整個增長曲線,這樣才能保持公司穩健成熟地發展。”閔剛對記者回應表示,“對我來說,目前公司最大的困難也來自于職業化。目前我們的戰略還是很清晰的,但是要把握住很多好機會,需要團隊的力量。我覺得過去我們一直做得不夠好。所以去年我們開始的打造職業化之路,構建職業經理。讓公司的經營管理專業化,這樣能夠支撐公司再上一個臺階的。”
根據銳融科技的年報顯示,其營業成本年度內增加了8.22%,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內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