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5日凌晨2點,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區間調升25個基點。這是美國央行當前加息周期的第4次加息,今年內的第2次加息。與此同時,美聯儲指出今年內將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超出市場預期。上述兩項措施釋放了最強的收緊貨幣政策信號。
但從當日市場反應來看,美元指數并沒有明顯上漲,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反而下跌,人民幣匯率反而出現升值……這些表現和美聯儲加息縮表兩大舉措似乎相悖。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央行、歐洲央行、中國央行如何應對美聯儲的加息縮表?持有相關頭寸的居民及企業怎么辦?本專題將展開分析。
盡管出現多個黑天鵝事件,全球經濟仍然處在金融危機后最強勁的增長階段。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借此時機,首次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的計劃,開啟了繼加息之后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新路徑。
在兩天的政策會議后,當地時間6月14日下午,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25個基點,利率區間升至1.00%-1.25%。與此同時,美聯儲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細節,首先設定一個每月100億美元的限額,然后將限額提高至每月500億美元。
盡管未能具體說明縮表時間,但美聯儲在公布這一重大政策變化時非常堅決。“我們可能會相對較早地開始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美聯儲主席耶倫在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會上稱。
發布會后,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很可能在9月份宣布啟動縮表。這將是金融危機后全球央行的首次反向操作:過去10年,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擴大逾10萬億美元,至15萬億美元。
盡管市場人士均認可縮表的必要,但同時推出加息和縮表計劃仍然使得全球市場擔心,這一輪雙政策組合拳將會帶來怎樣的市場影響。
“我們看到本次耶倫的表態比較溫和,縮表的啟動規模并不大,加息的情況也要等著看下一步的數據。” 國際大型保險集團AIG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莫恒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他表示,目前美聯儲的決議短期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將改變全球資金走向。
截至發稿,彭博調查的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可能在9月再次宣布加息。據CME FedWatch測算,聯邦基金期貨表明交易員預計美聯儲12月加息至1.25%~1.5%的概率為46%,與上日晚些時候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