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任老爺子懂政治,卻不玩政治,知道商業的歸商業,但凡看過他專訪的人,無不欽佩其言談舉止,面對大是大非和敏感問題,他總能兼顧各方利益,回答得滴水不漏。
老爺子的愛好也是讀書,不僅自己讀,他這個習慣還影響到了整個華為員工,讓干部讀黨史,學會忍辱負重使上下齊心擰成一股繩。另一邊他自己在家琢磨《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一類權謀劇。
老爺子的思想覺悟,幾乎是整個五六十年代那一批企業家身上所擁有的共性,由于諸多歷史原因,沒有兩把刷子不可能混得下去,柳傳志、宗慶后,哪一個說話不是四平八穩絲絲入扣?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不光是經濟騰飛,也有社會氛圍變化。如今的企業當家人,雖然依舊有很多人愛讀書,但卻很少有人會在家里琢磨權謀劇,他們更多的是關注產品。
創業項目簡介:互聯網時代,產品是激發用戶意念和創造輝煌歷史的基石,張一鳴輾轉反側終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個性化精準推薦找到突破口,揮出了手里那把刻刀。
2016年,在央視《對話》節目現場,張一鳴與黃崢聊起了該如何應對BAT這個話題,黃崢建議張一鳴先去激進地去做好全球化,然后反過來用更多資源參與國內市場競爭。
那一年,今日頭條剛跨過風雨,估值突破百億美元,與滴滴、美團并列為三小巨頭,但張一鳴卻高興不起來,對內要找尋新的突破口,對外要時刻防著巨頭進攻。
“內容創業下一個風口是短視頻”,張一鳴不是周鴻祎,他不想寫自傳,更不想做顛覆者,他只想讓公司更好地活下去。
圖文分發模式剛做得有模有樣,正是字節跳動的現金奶牛,雖然很多人都看好短視頻,可它究竟能不能做成,變現模式又在哪兒?這些都是未知數。
更關鍵的是,短視頻與圖文分發本質上都屬于內容領域,字節跳動貿然進軍短視頻,無異于在苦修左右互搏術,練成了固然是好事,練不成挨打和打人的都是自己。何況外圍還有重量級對手虎視眈眈,指不定哪天趁自己打坐修煉時,來個一鍋端。
類似于這樣的焦慮,早在美團提出“T型戰略”那一年,華為也體驗過。據《激蕩三十年》一書記載,2012年華為銷售額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時,任正非都一直遲遲不愿意公布這個事實。
他認為華為還沒有做好當第一名的準備,拿到第一名也意味著這一產業也陷入了增長飽和的窘境,華為必須要尋找到下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否則將徹底失去成長空間。
華為智能手機部門也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余承東臨危受命扛起了大旗。
可以理解老爺子的焦慮,一方面小米模式的出現,引發了國內智能手機狂潮,無數廠商以各種姿態進入這一片是非地,華為在該領域一片空白,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ToB和ToC就像大渡河的兩岸,看著不遠,但從此岸到彼岸,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華為要做的事,就是要從幾百家運營商的陣營,直接面對億萬個消費者,談何容易。
最近,有一個朋友跟筆者談起華為剛開始面向C端做智能手機那會,他正有意應聘。但當得知應聘崗位屬于C端業務后,覺得沒前途,就沒選擇加入。
這種情況在當時不是個案,可想而知華為轉型C端所面臨的壓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