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
鄭俊懷乘勝追擊,又推動伊利股份在1996年登陸上海證交所,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他雄心勃勃地為伊利定下了新的發展目標: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
眼看企業一天天壯大,特別是昔日副手牛根生創辦的蒙牛乳業勢頭驚人,鄭俊懷對伊利的控制欲望越來越強烈。彼時的鄭俊懷50歲上下,他渴望延續但又害怕失去,“拿得起卻放不下”的心理往往會主導他的決策。
原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等5高管涉嫌挪用公款受審
1999年底,鄭俊懷提出成立幾家公司用于收購伊利股份的社會法人股。與眾多的MBO一樣,鄭俊懷也面臨著資金匱乏的難題。鄭俊懷想出的法寶就是乾坤大挪移,套用伊利集團的資金收購伊利集團的股份。但最終東窗事發,2005年12月31日,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鄭俊懷等人挪用伊利股份1650萬元資金進行MBO,以挪用公款罪判處鄭俊懷6年有期徒刑。后經兩次減刑,他于2008年9月刑滿釋放。
然而,高墻內的鄭俊懷可能想不到,伊利這個企業并未因他的倒下而倒下,相反,2005年,伊利不僅業績驕人,而且一舉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贊助商,新當選的董事長潘剛榮膺“2005中國十大經濟人物”第一名……
時過境遷
以2008年9月4日出獄那天為界,鄭俊懷的人生被分割成兩個象限,22年打造的伊利神話已成追憶,從此伊利成為 “原來那家企業”,他自己也幾乎一無所有。
在出獄后的兩年里,鄭俊懷奔波于北京和山東兩地,在一些軟件和新能源企業做顧問。
不過,早在獄中時,就有河北、山西以及東北的乳企前來相邀,但鄭俊懷認為當時尚無自由,謝絕了各路好意。
當談到媒體此前報道的“鄭俊懷出來后籌資40億打造新長征乳業”,他笑稱這些都是沒有的事,一來沒有錢;再者受到相關法律制約,五年內不得擔任公司高管。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經過兩次減刑的鄭俊懷雖然提前出獄,但也一腳踏入了遭遇“雪崩”的中國乳業。時至今日,鄭俊懷還清晰記得,2008年9月4日出獄,9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就派出調查組進駐三鹿集團,9月11日三鹿集團工廠被貼上封條……
他當時就感慨:國內奶粉巨頭三鹿沒戲了。“這時候,我真心感覺到伊利的機會來了,三鹿在國內占據的超過10%的市場份額將讓給其他乳企。”
但鄭俊懷萬萬沒想到,此后,伊利、蒙牛等企業會紛紛卷入其中,中國乳業的巨變讓干了一輩子的鄭俊懷也看不懂了。
接近鄭俊懷的人說,也正因為此,出來后兩年多他沒有立刻重操舊業。不過,在苦于生計的同時,他也花了大把時間走訪調研。
東山再起
直到2011年5月,年近65歲的他來到牡丹江重操舊業,擔任紅星乳業CEO,公司內部員工私下喜歡稱他為“老爺子”。
“創業是很艱難的,初期為了給股東省錢,出差都是坐火車。”鄭俊懷說,“我來這里并不圖掙多少錢,事實上也沒多少,就是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也正是看中他的這種不成功誓不罷休的決心,昔日朋友紛紛投資以表支持,全國各地的人才也慕名而來。鄭俊懷坦言,越是有人投資,投資越大,他越感到責任和壓力。
有錢了,有人了,接下來就是該怎么做了。鄭俊懷認為,眼前的一切都變了,再走傳統老路一定沒有出路。他很清楚目前的乳業形勢: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前,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國產品牌占70%,洋品牌占30%;但眼下恰恰顛倒過來,國產品牌萎縮到三四線市場甚至農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