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7年2月27日,韓國樂天高層決定,同意把星州群一塊地皮提供給韓國軍方,作為薩德部署用地。剛得知此消息,性格直率的馬秀慧就發了飆,一聲令下,把歐普照明位于樂天瑪特中的展柜全部下了架。作為歐普照明的創始人,馬秀慧很喜歡光。從24歲起,她就一直做著和光有關的事業。但馬秀慧怎么也想不到,只有8個人的小作坊,僅僅經過二十年,就發生了滄桑巨變,年銷54億,員工超過6000名,如今,身價190億的馬秀慧還登上了2017年胡潤百富榜的榜單。這二十多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一
夫妻二人艱難創業 挺著大肚子去要賬
在了解馬秀慧的人看來,她和歐普的成功順理成章,這和她早年的奮斗經歷是分不開的。
1972年,馬秀慧出生在浙江一個貧苦的家庭里,為了讓女兒活下去,親生母親不得不把三歲的馬秀慧送給一戶商人家庭撫養。
17歲那年,馬秀慧與王耀海相識,無奈馬秀慧的養父并不同意二人交往,馬秀慧卻一再堅持,并發誓死也要和王耀海在一起。
后來,馬秀慧跟著王耀海南下創業,1994年,兩人從浙江來到當時荒涼的中山古鎮創業,才開始他們在一個小鎮上辦起了農場,不料一場臺風讓他們瞬間血本無歸,輾轉之下,夫妻二人才重新選擇了創業方向,從此踏進照明行業。
隨后,帶著從表姐那里批發來的環形燈管,做起了代理燈管的工作,馬秀慧和王耀海湊了湊錢,租下了一個店面,非常辛苦。
夫妻倆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燈管送到的客戶那里,每天天一亮,王耀海就把成箱成箱的燈管從二樓的庫房搬下來,再捆到三輪車上去送貨,一天來往無數次,王耀海的整張臉除了墨鏡遮擋的部分,其它部位全被曬成了黑色。
而馬秀慧因為懷孕不能干體力活,于是收取尾款的工作就落到了她的身上,有一次,馬秀慧遇見了一個總是找各種借口欠款不還的客戶,被要煩了,那人就對馬秀慧破口大罵,還把錢甩到了她身上。
走出門后,馬秀慧忍不住哭了起來,受到委屈的馬秀慧回去后就定了一條規矩:供應商的貸款在45天內一定要現金結賬。這一打破行規的舉動,使得今天的歐普在贏得聲譽的同時也贏得了更多的資金周轉。
在當時,做配件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尤其是只做代理銷售,十分的被動。1996年的一天晚上,王耀海剛進家就急忙從包里掏出一款美國生產的節能燈,此時國內市場并未被打開,馬秀慧一下就看到了這款節能燈的優勢,當即決定開個公司。
馬秀慧也是個毫不含糊的人,她拿出自己的三萬積蓄,建立了一個只有八個人的節能燈具廠,這就是歐普照明的前身。
“這次如果不成功,以后就不要辦廠當老板了,我們就永遠打工?!被叵肫鹉菚r大膽的想法,如今的馬秀慧顯得十分開心。
二
不偷工減料 不打價格戰
1996年8月,馬秀慧將企業的名稱和品牌定為歐普——“歐”意味著當時全球最好的節能燈在歐洲,要向其看齊;“普”意味著普及大眾。另外,在分工上,她主要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而技術出身的王耀海擔任公司的董事長,主抓研發和生產。
剛進入節能燈行業不久,歐普就遭遇了殘酷的價格戰。許多廠商看到節能燈這塊肥肉,不惜使用劣質材料生產燈具,價格一路下跌。在洶涌的降價潮中,馬秀慧卻堅持使用優質原材料,保證燈具的節能性能和使用壽命,業內有的燈具標識是5W,可能發光僅有4W,但歐普標志的5W,發光一定就是5W。
堅守品質防線,有效控制成本,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歐普不但逐步收復了失去的節能燈市場,還贏得了更多的客戶。
打了翻身仗的馬秀慧開始全力以赴地去捕捉家居照明行業新的亮點,豐富歐普的產品線。
“我不喜歡賣普通產品,別人都在做的產品我就不愿意重復進入”,經過一番考察,馬秀慧發現,吸頂燈在國內并沒有幾家廠家生產,于是她二話不說,就做起了吸頂燈的項目。很快,吸頂燈的銷量做到了全國第一,馬秀慧因此被業界稱為“吸頂燈大王”。
如今,歐普吸頂燈的銷量做到了全國第一,而且遠銷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里也習慣把吸頂燈稱之為“歐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