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歷3天的輿論風波,100多家媒體狂風驟雨般的發文指責,這位坐擁百億財富的34歲年輕CEO怕是無法像照片里一樣笑的這樣燦爛了。
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10月18日,應該是趣店創始人兼CEO羅敏人生中最驕傲的一天,我相信他在紐交所敲鐘時的笑容是真的,而現在被美國證監會禁言后的苦惱也是真的。
羅敏剛剛締造了百億美金的上市公司,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成為了所有媒體人筆桿子下的把頭,說句諷刺的,抨擊的字數加起來也有百億了。
一來是因為作為CEO強行洗白自己公司的幼稚言論,讓人不敢相信“不還錢就算了”是出自一家以借貸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之口。
羅敏在網絡上的言論
但真正將羅敏變為俎上之魚的,還是因為趣店的前身是線下校園消費分期業務——“校園貸”,向不具有還款能力的人群兜售借貸業務。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些年對“校園貸”的報道也不曾友好,裸貸、高息、跳樓,這些標簽都貼在了“校園貸”身上,太多鮮活的生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或許曾經從事“校園貸”的趣分期和一些經營此類業務的企業都很可惡,可是它們或許就是一只“潘多拉魔盒”,真正打開它的是人們的欲望與貪念。
大學生缺乏基本的信用知識,面對基本利率、滯留金計算等問題都處于一片空白,對于逾期的嚴重性也似懂非懂。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學生因為物欲,有同學因為困難,或者其他,最后都打開了隱藏在自己手機里的“潘多拉魔盒”,這才有了一起起讓人看了憤怒又帶點悲痛的頭條。
除外大學生,或許很多在工作的成年人,都不明白借貸其中的規則,對自己有哪些影響,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反復借貸、逾期,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無法償還的賬單時,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
到底是人在控制欲望,方便于人?
還是欲望在控制人,吞噬了人?
羅敏:中國人的信用不值錢,但在趣店可以用信用借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