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奮起,成為“中國橙王”
“2001年出獄后,親戚朋友都來幫我安排如何休息養老的生活,但我過不來那樣的生活,我不做事不行,天生就愛忙。我考慮過好幾個行業,最后還是決定種橙。一個原因是農業我一直有接觸,熟悉行業,橙子在水果里味道營養都好,但并沒有太普及。另外,我們如果種出一個好的品種來,對市場來說是件好事。還有一個原因是,我這幾十年,特大型企業經歷過,中小型企業經歷過,級別越高責任和壓力就越大,別人看我快樂的時候,其實我并不快樂。所以我還是做私人企業算了,自己經營點小生意,有問題自己負責,心里頭不慌,挺好。”褚時健說。
“人哪,沒有希望就沒人生樂趣。”
2002年,保外就醫的褚時健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而這一年他已經70多歲。但10年后,2400畝“雷響地”,已經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 橙,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擁有完備道路規劃和水利設施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84歲的褚時健則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在橙園的管理中,褚時建習慣控制每個環節,就像當年做煙廠一樣。如今,年紀大了,褚必定要做的是每個月月底27~30日,在果園簽字發工資,而曾經當“煙王”時,最具權威性的事也是批條子。
資源:人脈架起創業路
據估算,2002 ~2009年總成本是4000多萬元。褚時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園修了足球場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幾百萬元,冷酷、鮮果廠、有機肥料廠大概花了9百萬元。另外還有修路等費用、土地流轉費用。每年人工費用是200多萬元。
這些錢是褚時健找他原來的部屬和朋友借的。
對于70多歲的人出獄孑然一身, 4000多萬元創業資本從何而來?褚時健曾經梳理了在紅塔集團時的人和事,由于之前他的聲譽很高,盡管被判入獄但對他的信譽沒并未受啥影響,反而是曾經的部屬和朋友們紛紛解囊支持,讓褚老如愿以償實現創業夢。
時隔六年,橙子上市,褚時健再次利用人脈資源,實現褚橙順利銷售。
管理:以身作則深入一線
“褚橙”有褚時健本人的人脈、資源、名氣等因素的加成,但“褚橙”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最本質的原因還是褚時健把他的企業家管理能力運用到種植中。
2002年開始種植褚橙,褚時健那時已75歲。這些年,80多歲的他每個月下地8~10天,對果園管理盯得非常細致,嚴格管理。從玉溪到嘎灑果園,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車至少3個多小時。褚時健打電話通知次日8點到果園開會,第二天絕對準時到,所以沒有一個下屬敢遲到。
在附近,褚時健的弟弟褚時佐也在種果園。當地人說,差別大著呢。他弟弟的果園,工人上班還像大鍋飯時代,上午7、8點幾十名農民一窩蜂地到田地干活,下班時再一轟而散,幾十個人在一起,肯定會有偷工減料的、渾水摸魚的。但這在褚時健的果園行不通,每個技術員、每戶農民干得怎么樣,存在什么問題,他都很清楚。
褚時健到果園時,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吃飯,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況。他對質量把關極嚴,品種不好的、個子太小的、質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讓農民摘掉,這是怕別人說:這是褚時健種的橙子,如果差了,丟臉,也壞名聲。據褚時健說,以前他在紅塔時,不在集團辦工,他一般在田地間考察,煙葉的質量就是這樣出來,煙葉的質量也和氮磷鉀成分有關,還有農民的種煙技術,他關注農民、煙草質量。
凡事親力親為,重視技術,永不滿足,力爭第一,這些都是褚時健到84歲仍未丟棄的性格標簽。從2002年開始種植自己并不熟悉的冰糖橙后,他更要依靠自己對細節的嚴格掌控,確保二次創業的成功。果園的技術員張偉告訴記者,冰糖橙是一種非常費人工的作物。年初要剪梢,保證果樹能吸收足夠的陽光;開花后要保花保果,結果后要控制果實的大小、外觀;生產環環相扣,一年四季不得閑。這正合了褚時健“閑不住”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