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10月,日本東洋橡膠公司承認,為鐵路車輛和船舶生產的防振緩沖橡膠構件存在篡改性能數據的問題,至少影響到1000輛鐵路車輛,包括240輛新干線的高速車輛。至于船舶的受害情況還有待查明。東洋橡膠已經不是第一次出問題了。8年前,該公司就被揭露隔熱板性能數據造假,今年3月還被發現為超高層大樓生產的免震橡膠構件性能造假,涉及到150多棟大樓。
2016年11月11日,也就是去年雙十一,東芝發布了又一則關于財務造假的聲明。從去年的造假丑聞開始,這已經是其至今的第三起財務造假事件。
東芝的一份總部的聲明稱,子公司東芝EI控制系統公司營業部的涉事員工自2003年起開始偽造訂貨單和驗收單等票據,虛報超過實際合同金額的銷售收入,到2016年9月底,累計虛報銷售收入5.2億日元 (約合人民幣3320萬元)。
去年,東芝爆發了時間跨度長達7年、三任社長參與、造假金額達19億美元的重大財務造假丑聞。東芝從2008年到2014年底,虛報了2248億日元(約12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超過了這七年間稅前利潤的三成。今年3月,東芝又發現了涉及通訊業務的財務造假問題,虛增利潤58億日元(約5100萬美元)。
日企造假的案例觸目驚心,涉及餐飲業軍工業制造業金融業等諸多領域,日本企業也并非那么守身如玉!
以上就是新三板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創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