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創始人
任正非曾說過,他下海純屬出于無奈。從部隊轉業到深圳南油集團后,任正非的家庭和事業上都出了狀況。他的夫人轉業后進入南油集團領導層,而他所在的南油下屬企業連續虧損,再加上父母與弟妹和他們同住產生的生活壓力,最終導致家庭解體。
在解決生活壓力和創出一番新天地的雙重動力之下,1988年任正非創辦了華為,而啟動資金只有區區的2萬元,業務是銷售通訊設備。
任正非能在43歲的“高齡”勇敢創業,是源自他對通訊設備的精通。文革期間任正非苦修數學、哲學,并自學了三門外語,奠定事業基礎的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入門。后來,任正非入伍當通訊兵,參與一項軍事通訊系統工程時取得多項技術發明創造,兩次填補國家空白。33歲時,他還因技術突出成就被選為軍方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此時,國內在程控交換機技術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識到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將華為的所有資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術中。此次孤注一擲沒有讓任正非失望——華為研制出了C&C08交換機,由于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2/3,功能與之類似,C&C08交換機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成立之初確立的這個自主研制技術的策略,讓華為冒了極大的風險,但也最終奠定了華為適度領先的技術基礎,成為華為日后傲視同業的一大資本。
但是,當時,國際電信巨頭大部分已經進入中國,盤踞在各個省市多年,華為要與這些擁有雄厚財力、先進技術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擊石。最嚴峻的是,由于國內市場迅速進入惡性競爭階段,國際電信巨頭依仗雄厚財力,也開始大幅降價,妄圖將華為等國內新興電信制造企業扼殺在搖籃里。
熟讀毛澤東著作的任正非,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
華為首先占領國際電信巨頭沒有能力深入的廣大農村市場,然后步步為營,最后再去占領城市。
為了銷售,華為不吝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在與愛立信血戰的黑龍江,華為派出人數多過對手十余倍的技術人員,在每個縣電信局展開肉搏戰。哪里出問題,華為人立即趕到現場。為拿下一個項目,華為會花費七八個月時間和與回報不符的投入……做法看似愚蠢,卻能從跨國巨頭手中搶下客戶。
2000年,華為參加香港電信展,邀請世界5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電信官員、運營商和代理商參加。2000多人往返一律頭等艙或者商務艙,住在五星級賓館,還拎走上千臺筆記本電腦——為此,華為耗費2億港元。這是華為第一次高調地在國際電信界展示自己的實力。事實證明,任正非的“出手闊綽”,得到了高額回報,2000年,華為開始大舉全球擴張,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但任正非并非是揮金如土的人。1996年3月,為了和南斯拉夫洽談合資項目,任正非率領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入住貝爾格萊德的香格里拉。他們訂了一間總統套房,每天房費約2000美元。不過,房間并非任正非獨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鋪休息。
任正非的大方,還體現在員工待遇上。3年前的2012年,華為賺了154億元,卻大手筆拿出125億元作為年終獎,15萬華為員工人均年終獎可達8.3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