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短視頻火了,并且大火仍在持續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網絡上的各種文章和資訊中窺探它為什么火的關鍵詞會有:農村包圍城市、年輕潮流蔓延、機器學習、流量分發機制等。然而,我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一談短視頻給互聯網娛樂產品帶來哪些啟發,作為一個娛樂產品,用戶持續增長的秘訣是什么?
首先:拋開階級、拋開標簽,平等對待。
很多廣告或報告中我們都會看到,我們為90后、00后、為快手、為抖音貼了太多的標簽,的確標簽可以讓他人快速認知某些人或某些產品,然而標簽就像媒體宣傳明星一樣,是一些特征被放大后的效果,并不能代表大多數群體或產品特征。
很多95后、00后被貼上“個性”、“自我”“二次元”等標簽,事實上在很多針對95后的訪談中,他們并不想我們想象的那樣“看心情”,而是很理智很清晰的去分析某件事情,客觀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相比80后、90后的年少時期,現在的95后和00后會更加理性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念。
互聯網娛樂產品的設計最終是為了滿足大多人的興奮需求而非少數人的個性化需求,探究真實需求的前提是拋開階級觀念,摒棄那些所謂的標簽,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身份的用戶。
這里的平等,也包括流量分發的公平與公正的抉擇,如果說一款短視頻應用中真正的稀缺資源,應該是用戶流量,換句話說就是你在用戶屏幕中的第幾屏,前3屏自然是流量的重要入口,短視頻用戶流量是典型的你有我無的零和游戲。
部分直播/短視頻平臺會選擇設置“熱門”,主推引流高,粉絲量大的OGC/PGC,造成顯著的2/8原則—20%的上傳者帶來80%的流量,短期內能夠看到一些驚人的數據,但是同時也擠占了新的上傳者的流量空間,讓上傳者在前期無粉絲的狀態下缺少持續上傳的動力。這是公平的分配方法,符合規則就能上熱門(規則可能是點贊量、粉絲量、曝光量等)
與之對應的是快手這種利用個性化推薦,將視頻特征推薦給與之對應的用戶首屏中,也許是粉絲的曝光量會增加有大粉絲量上傳者的推薦概率,也有可能是為了懲罰接微商廣告的上傳者,快手會半屏蔽一些老上傳者的視頻,但是結果是給新的上傳者預留了上升空間。除了天佑等個別自我包裝的上傳者,你很難在快手平臺上回憶起有排行榜或者幾個知名上傳者。這是公正的分配方法,給新入場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