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激發了閑置資源的潛在價值。通過吸納和對車主“閑時”資源的調配,以滴滴、Uber為代表的互聯網出行平臺度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通過對空閑房源的利用,Airbnb避免了傳統酒店人滿為患時用戶訂房的煩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用戶的住房體驗。
“有車位”要做的,就是通過對空置車位的充分利用,為高峰期苦于尋找車位的車主提供具有可靠性的停車位。徐珂表示,“傳統的停車位都有不確定性,也就是說,車主到了某個地方不知道這里是否還有車位,往往要花很多時間繞路去找”。
這也讓徐珂發現,相比交通工具,車位是一個更加稀缺的資源。相關的數據也證明了這個判斷。截止2016年底,北京市目前的停車位缺口約為250萬個,深圳、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的停車位缺口均超過150萬個。
“空間不是沒有,而是看你如何調動它”,徐珂認為,在交通工具的陪伴下,現有的出行變成了用戶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出行,即從一個車庫開出來到達另一個車庫停車。有車位在做的,就是將這些“節點”結成網絡,為車主提供有保障、可預期的空間服務。
現階段,有車位主要通過向物業或者第三方停車管理公司批量租用停車位,通過分割時間段的方式向車主提供車位,用戶主要集中于上、下班車主。
如果傳統的停車方式是來回找車位、排隊、報車號、登記、進入、繳費、登記、駛出,那么,有車位的使用場景則是——用戶打開“有車位”App后可在線預訂寫字樓附近的空閑停車位,并按周下單,預訂成功后收到短信提醒,掃碼入場,駛出,自動扣費。一天下來平均停車費在30~40元左右。
“傳統車庫都是碎片化經營,很多地段車主也是去一次就不去了,所以經常會遇到車主隨意停車,一輛車甚至占兩個車位等問題”,徐珂表示,“而在時間把控上,許多用戶即使預定了停車時間,也會經常超時,到了時間遲遲不把車開走,我們第一個月收的超時費甚至快趕上了正常停車的費用”。
在用戶教育這部分,徐珂坦言,“培養用戶習慣是一個過程,對于超時的用戶,平臺要求對方先繳了超時費才能進入VIP停車場,否則就不能繼續使用。一開始我們擔心用戶會流失掉,但后來發現用戶都留了下來。當大家都守規矩時,環境就會變好,運營效率也隨之提高”。
因此,有車位關注的主要是長租用戶,尤其是上班族,并為其提供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停車場:封閉式會員才能開進;開放式則要求車主在通用停車場中找到自己下單的車庫即可。
該項目于2015年年底至2016年初正式上線運營,現階段覆蓋了北京180余個商區,并建立了超過300個資源導向服務節點,提供超過5000個停車空間,包括國貿、金融街、西單等中高檔寫字樓和核心商區,月服務用戶四五千余位。
預計今年,有車位將在北京拓展至1000個左右的服務節點,并在未來向上海、廣州等城市進行布局。
盈利模式上,有車位避開了車場道閘、智能地鎖、設備供應等重模式,著重于做運營,主要依靠車位差價來獲取收益。
“我們的用戶主要是中高端車型的車主,因此對于時間和保障的需求要遠遠高于對價格的需求”,徐珂告訴獵云網,除了日常寫字樓附近出租的車位,通過商鋪引流過來的用戶,以小時計算,毛利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