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這幾天,阿里年薪40萬招聘60歲以上老人的新聞很火爆,乍一看,可能覺得這工作太輕松了。可仔細分析工作內容,你就會發現,給你40萬,你可能也干不了。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反饋老年群體對產品的體驗情況、用戶需求,這需要號召力和溝通力;深度體驗產品,發現并反饋問題,這需要洞察力和細心……
按照慣性思維,40歲就到了中年危機的時候了。隔三差五就有關于中年人的負面新聞傳出來,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職員,中興42歲研發工程師跳樓……中年人各個岌岌可危,擔心被淘汰,擔心失業。40歲尚且焦慮沒人要,更何況60歲?
我們總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但有時候,拍死你的未必是后浪,也有可能是前浪。和這些廣場舞大媽相比,有些人的60歲比我們的30歲更值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工作態度比不上,人情世故也拎不清。
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職場中的自己更值錢呢?
一、不怕做基礎的事情
“基礎”也就是很基本的任務,在職場中沒有任何含金量的事情,誰都可以做,但是這也不代表誰都能干的好。很多人不愛干“基礎”的工作,原因無非有幾點:
1。 事情過于簡單,讓我干這種事情簡直是大材小用。
2。 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有太過于瑣碎,沒有太多興致。
3。 事情很基礎,機械性的去完成,太浪費時間。
不要小看基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基礎技能,還可增加溝通的能力,沒學歷沒經驗不要緊,在不斷的工作過程中,積累人脈,增強個人影響力,影響的人越多,你的個人價值就越大,最終成為職場的KOL。
每一個環節都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巨大的意義,所以要十分認真地去對待現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認真地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個臺階。職場中最正確的姿勢就是永不停止前進的步伐。你不知道機會什么時候來,但當它一旦青睞你的時候,你可以自信地說,我已經準備好了。
二、給別人的永遠比別人要的多
身邊有這樣一個案例:王先生是某家外企的領導,當他每次需要10個 ideas 的時候,他的下屬莉莉永遠是想20個,需要20個的時候就想50個。不是因為害怕什么,只不過是因為過不了自己這關。
他們永遠想給別人更多,永遠想給別人驚喜,永遠想證明,事情可以被做得更好,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人而非機器人,有腦而不止有手,而是因為,只有當你不是一個被動的完成任務的機器型人的時候,才有可能從工作中得到真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