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一步走勢,很可能不取決于歐佩克減產決心有多大,而是要看中國還能存多少原油。
本周四,歐佩克將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把減產協議延長九個月,實現把全球原油庫存壓縮到5年平均水平之下,實現供需平衡。
原油市場供大于求開始自2014年年中,這一年過剩的供給,導致全球庫存幾乎增長了10億桶。但是這些庫存中只有35-45%進入了主要發達國家,即OECD的公開儲油數據中。
OECD國家公開儲油數據,對于歐佩克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歐佩克評估全球庫存的依據。歐佩克減產目標,就是要把全球原油庫存壓縮到5年平均水平之內。ScotiaBank估計,截至1月份,全球原油庫存比五年平均水平高2.8億桶。
但真實的情況是,僅僅計算OECD國家庫存,遠遠不能顯示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全貌。新興國家買入了大量原油,而其中絕大部分進入中國戰略原油儲備中。

ScotiaBank認為:
“中國戰略儲備成為計算公式最關鍵的份額,這勢必成為歐佩克關注焦點。”
據另一家投行摩根大通估計,2015年中國戰略原油庫存累積速度平均為49.1萬桶/天,而在2016年5月,中國原油儲備累積速度達到了119.1萬桶/天,這相當于全球總原油進口量的15%。
中國庫存何時達到極限?
比儲油數字更重要的是中國何時能達到儲備極限。
摩根大通此前曾估計,中國戰略原油儲備可能在2016年年末接近可以存儲的極限:略高于5億桶的水平。


按照摩根大通當時估計,如果當庫存接近極限,那么中國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原油進口量可能下降,但實際數據并不支持這一假設。
摩根大通認為,這就指向了一個另一個事實,中國的實際戰略儲備量遠高于之前的推測。
據衛星圖片分析公司Orbital Insight數據,中國實際儲備能力可能遠超預期。圖片顯示,截至去年5月中國戰略儲備達到6億桶。假設中國儲油速度為100萬桶/天,那么在去年9月時,中國戰略儲備遠超過7億桶。
彭博此前曾報道,中國實際原油儲備是公布的商業和戰略儲備總和的兩倍。
事實上,中國何時能會達到儲備極限是一個謎。而本周二,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原油進口為136萬桶/天,環比3月160萬/桶數據出現下降,降幅創下近一年來最高。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現在接近儲備上限的話,那么對歐佩克國家而言將是最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