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八年來的首個減產協議1月份生效后,從休斯頓到新加坡的石油交易商開始大量清空儲油罐中的原油。
投資者為庫存的下降歡呼,認為這是終結油市持續了兩年的供應過剩局面的開始--這點燃了原油每桶價格將穩步上升的希望。
但劇情并沒有順勢發展下去。
路透社分析報道稱,根據全球庫存預估以及十幾位石油交易商和船運業消息人士,現在這些儲油罐很多都出現了庫存回升,或是庫存下降速度慢于投資者和石油公司之前的預期。這些消息人士向路透提供那些不公布石油存儲量數據的儲油設施的庫存情況。
庫存消化不動突顯出OPEC所面臨的更大挑戰。目前OPEC正在竭力帶領業界擺脫供應過剩導致的低迷局面。隨著美國頁巖油生產激增,石油庫存居高不下,油價看上去也困在了每桶50美元出頭的樣子。
市場還沒有強到可消化全球很多大型儲油設施庫存的程度。OPEC的石油部長們本來期待,這將成為使2014年年底以來的這個買方市場恢復平衡的第一步。
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月報顯示,截至3月底,工業化國家石油庫存估計為30.25億桶,較五年均值高出約3億桶。
IEA還說,4月初步數據顯示庫存可能進一步上升。原油庫存處于創紀錄的12.35億桶。
市場目前普遍預計,OPEC和非OPEC產油國將把減產協議延長九個月至2018年3月。
由于難以削減供應,分析師不得不下調對油價的預估。例如,美國銀行上周就將2017年布蘭特原油目標價下調了7美元至每桶54美元。
在OPEC發起的持續兩年的價格戰期間,隨著油價在2016年初觸及每桶不到30美元的低點,大約有5億桶原油和成品油進入儲油設施。
庫存增加之際,交易員開始利用儲油賺大錢。由于現貨油價處于低點,但未來數月交付的原油合約價格大幅上漲,價差走闊讓交易員輕松獲利。
拜這個正價差之賜,即使貿易商在為儲油設施付出昂貴價格后,仍然有利可圖。
維多執行委員會委員Chris Bake上周在倫敦一場行業會議指出,雖然從OPEC減產之后,這套儲油交易的利潤已經沒那么好,但那些石油庫存許多仍存留在油庫里。維多是全球最大獨立貿易商。
“從2014年開始累積的逾5.5億桶原油及油品庫存,目前仍然存在感十足,”他稱。“有多少會流出來?這是我們所有人持續爭論的問題。”
“塞滿油”
從亞洲的馬六甲海峽,到北歐及墨西哥灣的港口,全球石油庫存的去化已經放慢或甚至逆轉。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ARA)地區是歐洲儲油成本最高地區之一,也是燃料油指標定價地區,一名在當地經手交易的行業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原油正開始重新回流進入儲油設施,因為煉廠已經“塞滿油”。
成品油庫存也驟然跳升,根據荷蘭顧問公司PJK International資料,ARA地區的柴油庫存在本月稍早升至八個月高位。
交易商告訴路透,位于南非薩爾達尼亞灣海岸的儲油設施近幾個月售油數百萬桶。這一地區的儲油設施位居全球最大型之列。
但很快又有更多的船貨回到儲罐,因為賣家很難找到購買新裝油的煉廠。這些儲罐可以容納4,500萬桶。
據能源信息提供商Genscape,在休斯頓區域,截至3月底的儲油庫存觸及紀錄高位。
在中國,據新華社消息,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3月末商業原油庫存觸及四年最低。而在其鄰國韓國,據韓國國家石油公司,庫存水平則接近紀錄最高。
進展緩慢
盡管全球庫存仍然高企,但有部分跡象表明OPEC的減產已經對供應帶來一定影響。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美石油庫存開始下降,為1999年以來同月首次下滑。
倉儲成本下降,也反映出和價格戰高峰期相比,交易商和石油公司存儲的石油減少。
在美國最大的石油存儲地--俄克拉荷馬州庫欣,交易商稱儲油罐的存儲成本為每桶每月0.35美元左右,低于一年前的近0.50美元。
在亞洲煉油中心新加坡,近海超大型油輪上儲油的費用為每桶每月0.30-0.40美元,就在幾個月前還高達0.50-0.80美元。
路易斯安那海上油港(LOOP)的石油存儲期貨合約近來跌至每桶0.24美元左右,是今年以來最低的價格之一。
不過,這些石油庫存減少的零星跡象,遠遠達不到OPEC和非OPEC產油國去年11月達成減產協議之后投資者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