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國內商品期貨以全線跳水結束了5月行情。全面跟蹤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大跌3.12%至136.55點。截至昨日,該指數已連續4個月下跌。其中,5月跌幅為4.85%,而今年來的跌幅為8.32%。
從昨日盤面看,黑色系商品和能源化工板塊商品都處于領跌位置,焦煤、鄭醇兩大商品主力合約收盤雙雙跌停,跌幅分別為8.97%和6.01%。所有商品主力合約中,昨日跌幅超過5%的商品有7個,除了焦煤和鄭醇,橡膠跌幅高達7.81%,焦炭和鐵礦跌幅分別為7.64%和5.98%,瀝青跌幅為5.79%,菜粕跌幅為5.20%。
增倉下行是昨日商品的另一大特點。根據文華財經統計顯示,昨日商品期貨市場總持倉增加37.1萬手,其中,工業品增倉31.6萬手,農產品增倉5.4萬手。黑鏈板塊指數(包括焦炭、焦煤、鐵礦、螺紋)增倉數最多,為26.2萬手。
中大期貨副總景川據記者表示,端午節期間國際市場走弱是昨日國內商品開盤下跌的直接誘因。目前,主要影響因素可能還是6月份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
“市場對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上加息預期甚高,美聯儲幾位重要官員均已表態支持加息。此外,從CME利率期貨上看,美聯儲加息概率接近90%。國際商品最近已出現明顯承壓走勢,國內市場昨日的表現可能主要體現了這種周期特征。”景川說,從過去幾次加息時間點前后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看,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前低后高走勢,即商品在市場預期濃厚時承壓下跌,而待加息落地后反彈回升。
事實上,在國際市場具有風向標作用的幾大商品,如原油、倫銅等最近都呈現疲軟態勢。其中,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在經歷了兩周反彈行情后,5月26日當周再次下跌,跌幅為2.02%。本周以來,該合約延續下跌走勢,目前在49美元/桶一線徘徊。此外,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月銅期貨本周也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最新價位為5640美元/噸左右。
魯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孟憲強也對記者表示,市場可能擔憂6月美聯儲加息和MPA宏觀審慎考核,在經濟下滑、金融去杠桿的預期下帶來商品的大幅殺跌。
此外,資金離場則也對昨日商品集體跳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文華財經監測顯示,昨日有13.5億資金離場觀望,商品期貨市場總沉淀資金為1051.6億元。其中,建材板塊(包括螺紋鋼、玻璃)為資金流出最大板塊,遭到7.2億元資金拋棄。從品種看,螺紋鋼位居資金流出榜榜首,共有6.4億資金跑路。
“從盤面看,昨日上午橡膠率先出現空頭大幅增倉動作,開啟了大跌序幕。幾個跌幅較大的主力品種,持倉變化幅度均較為劇烈,資金面在端午小長假后的躁動對行情起到了放大作用。”景川說。
他認為,從中期看,流動性仍然是制約商品的重要因素,而七、八月份的消費淡季對于商品的支持減弱,商品整體趨弱的格局仍將維持。
海通證券期貨研究主管高上則認為,商品市場經過大幅調整后,做空動能將逐漸衰竭,接下來商品市場將逐漸回暖,重回商品屬性,中期寬幅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高上認為,從宏觀看,目前全球經濟正走出金融危機后的調整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國內商品二季度也已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
具體到板塊,高上預測,鋼市震蕩偏強,鐵礦石價格震蕩偏弱。而焦炭受庫存高企影響,價格下行壓力加大。銅市因為銅礦供應端的恢復將繼續維持弱勢,橡膠短期預將維持震蕩偏弱走勢,中長期則有望筑底回暖。
孟憲強也表示,金融去杠桿是針對金融領域空轉的杠桿,并不是針對實體經濟去杠桿。去杠桿會導致利率抬升,對實體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商品大幅下跌空間并不大,建議投資者注意防范風險,理性投資。
(原標題:13.5億資金離場 商品期貨5月大跌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