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任德國總理的角逐中,形勢已經發生了轉變。社民黨領袖舒爾茨(Martin Schulz)的支持率出現下滑,他轉而攻擊對手默克爾,但分析人士并不認為這種方法奏效。
舒爾茨支持率下滑,轉而攻擊對手默克爾
自去年3月以來,德國社民黨領袖舒爾茨(Martin Schulz)民調中的支持率下降了10個百分點,對現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長期領導地位的威脅越來越小。隨后,舒爾茨轉而采取攻擊對手的戰略。8月27日,舒爾茨在接受公共廣播公司ARD采訪時抨擊了默克爾的性格,稱她“冷漠”并且“不好接觸”。但是,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策略似乎并不奏效。
德意志銀行首席德國經濟學家施涅德(Stefan Schnieder)8月28日接受了CNBC的采訪,談到了德國將于9月24日舉行的聯邦選舉。施涅德表示:“舒爾茨的這種策略不太可能成功。除了攻擊總理默克爾,舒爾茨還試圖將德國經濟和整個社會現狀描述成需要改進的狀態,而選民們只是沒有看到這種情況而已。我的意思是,德國勞動力市場幾乎接近充分就業,私人消費正在強勁增長,因此人們不想改變現狀。”
今年年初,舒爾茨離開歐洲議會,與默克爾競爭下任總理,從而震動德國政壇。在競選開始時,他在國內政治方面經驗較少實際上對他有利,因為他的形象與德國任何煩人的問題都沒有關系,包括柴油排放丑聞。然而,他似乎沒有利用好自己政治新人的良好勢頭。
分析人士認為,舒爾茨攻擊對手的方式并不奏效
3月11日的民意調查顯示,與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一樣,舒爾茨社民黨的支持率為33%。從那時起,舒爾茨的立場就惡化了。8月26日的民調顯示,舒爾茨的支持率僅為23%,而默克爾的支持率為38%。
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成員維蘭德(Volker Wieland)接受了CNBC采訪,談到舒爾茨對默克爾的攻擊以及對不平等問題發表的評論。維蘭德表示:“我明白舒爾茨需要獲得更多的關注以進行競選活動,但我不認為這將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維蘭德稱,政治領導人應該把焦點集中在如何讓德國面對未來方面。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
維蘭德表示:“這并不是說沒有什么問題需要討論,我認為德國過于自滿,在引導德國走向未來時沉睡不醒,而不是應對德國適合未來面臨的新挑戰。”
默克爾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德國的汽車行業。在排放丑聞曝光后,德國公眾不再信任該國的汽車體系,這已成為選民最敏感的話題之一。
默克爾上周對德國《圖片報》表示,汽車行業的巨額獎金是不公平的,她對制造商利用法律漏洞感到憤怒。根據德國財政部的說法,排放丑聞是德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德國的汽車行業雇傭了大約80萬人,對德國的就業和經濟有著較大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