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線這一概念,是由新西蘭經濟學家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個國家的通脹水平和失業率呈穩定的負相關關系。
這個理論在過去一直成立,但是近年來隨著全球央行采取非常規手段向經濟不斷注入流動性,二者之間已經不再是這種關系,這在美國和歐洲表現的尤為明顯。
不少分析師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于全球經濟來說很不妙,可能會成為即將于當地時間8月24-26日在杰克遜霍爾召開的央行年會的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CNBC援引Positive Money分析師Edward Smythe稱,失業率和通脹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已經“死了”,低工資以及不穩定的工作意味著,盡管失業率下降了,但是人們的購買力并未上升。
美國的菲利普斯曲線
本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個月美國非農就業新增20.9萬人,高于預期的18萬人。失業率則下降至4.3%,為十六年來最低水平。
在失業率處于如此低位的同時,美國通脹卻遲遲沒有起色。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7月CPI環比和同比雙雙不及預期。其中,當月CPI環比上漲0.1%,連續五個月不及預期。
摩根大通資管的Michael Hood稱,他們原本預計美國通脹會逐步加速,但在過去幾個月中,核心CPI與核心PCE指標同比增速都跌到2%以下,“薪資通脹近期也有所降溫。”
歐洲也面臨同樣問題
今年6月,歐洲央行預計歐元區今年通脹水平為1.5%,明年為1.3%,2019年為1.6%。這較3月的預測有所下滑,當時歐洲央行預計這三年的通脹分別為1.7%、1.6%和1.7%。
此外,歐洲央行7月會議紀要顯示,該行對通脹和失業率之間相關性的缺失進行了大量討論,并認為這可能是受到了多種因素影響,且更可能是結構性問題。會議紀要提到:
這些因素包括勞動力市場、勞動合同以及薪資設立過程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又是受到此前幾年改革的影響,這可能意味著菲利普斯曲線的結構性破壞。
在杰克遜霍爾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如何應對菲利普斯曲線之死,會成為央行行長們關心的一個焦點,但是明面上他們可能不會直截了當的談論這個話題。Daniel Stewart首席經濟學家Alastair Winter稱:
央行行長們希望傳遞出這種信息,他們仍然能掌控形勢,并且做的還不錯……同時會避免菲利普斯曲線這種話題,并避免股市和債市對他們的政策變化做出極端反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