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首提開始考慮縮減資產負債表(下稱“縮表”),7月,美聯儲明確若經濟發展符合預期會“相對較早”啟動縮表。9月將近,市場關注焦點集中在美聯儲是否會在該月正式上演“縮表”大戲。
中國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認為,美聯儲“縮表”是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中間的一環,并不是一個貨幣緊縮過程。
通過“縮表”更多改變的只是美國的銀行在美聯儲的儲備,在此幅度之內,若美聯儲的“縮表”節奏和操作手法能夠取得平衡,影響會更多地體現在其賬務上的調整,對市場實際產生作用不會太大。
在中投研究院副院長陳超看來,美聯儲“縮表”影響不能以簡單判斷得出結論,認為將導致流動性減少,國債壓力增大,收益率可能減少。
一方面,金融市場實際是由預期主導,而市場預期在影響著未來事件。陳超稱,如果市場達成一致預期,認為“縮表”可能導致國債收益率上行,現在便開始拋售國債,引起收益率上行,就會進一步強化“縮表”的預期影響。“實際上怎樣管理預期,合理引導預期會對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經濟存在內在負反饋機制,其中最常見的利率和匯率負反饋機制則會對“縮表”產生影響。陳超指出,“縮表”導致流動性減少,美元變相加息,帶來的是大量資金更愿意投入美元資產,對美元和美債的需求又將上升,如此便形成負反饋,也造成了市場走勢的一大變數。
“我覺得‘縮表’并不是像市場上判斷的那么可怕的事情。”法國巴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如是說。
他認為,若從上世紀大蕭條之后來看,美國此輪經濟恢復增長是周期最長的一次,但必須關注這次增長中的菲利普斯曲線,其失業率已大大低于自然失業率,但工資水平并未上漲,因而就沒有通貨膨脹,該現象對于“縮表”計劃的可持續性和時間周期都會產生制約。
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是否會受到“縮表”沖擊?陳道富表示,近幾年,新興市場國家在美聯儲加息過程中已有過市場動蕩,并積累了較多外匯儲備,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機制,“縮表”對于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沖擊可能不及市場擔憂得那么嚴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