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股市在2009年3月份見底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累計上漲了271%,期間創下了很多次的歷史記錄。而且,雖然在此期間發生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英國脫歐,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等一系列風險事件,但是美國股市還是保持著一路上漲的走勢。
8月18日報道,據彭博分析報道,所有人都以為美國股市的牛市行情將會盛極而衰,但它的堅韌不拔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看跌股市的人一直在輸。自2016年4月以來,牛市行情的持續時間已經成為歷史第二長,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了19%。
你以為到點了,結果踏空了。市場反彈的能力是越來越強。標普500指數上周四大跌36點,但只用三天時間就收復大部分失地(只差3點),是過去兩年中急跌之后反彈速度最快的一次。
“對于一些投資者來說,這個周期的絕對年齡足以引起驚慌。然而,時間的流逝沒有什么神奇之處,”奧本海默基金的首席投資官Krishna Memani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寫道。“正如我們一再說的,牛市不是老死的。”
一個更加微妙的牛市理由,核心在于華爾街牛市定義的含糊和這些定義對于投資者的意義。這些理論認為,這輪牛市到底持續了多久,這個問題首先就不明確,那還擔心什么?沒錯,9年前開始的上漲行情一直沒有出現20%的下跌,但也不是一路坦途。
想一想標普500指數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崎嶇,其中包括兩次10%的回調和企業盈利下降。雖然標普500指數在此期間最大累計跌幅止步于14%,但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板塊輪動使得標普500指數半數以上成份股累計跌幅超過20%。
無論你怎么定義,這段時期的表現影響了市場人氣,可能足以創造通常與熊市有關的宣泄。牛市論者如是認為。
“這么多人這些日子預測的熊市可能已經發生了,”Raymond James的股票研究分析師Andrew Adam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我們堅信,多個月的隱形熊市構成了現在市場繼續上漲的基礎。”
根據彭博去年今日的一個分析,在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8日的417天時間中,市場出現波動、下滑、反彈和最終橫盤,在此期間,標普500指數的269只成份股下跌至少20%且沒有完全收復失地。
下跌超過20%的公司數量幾乎與2011年相當(當時,基準股指以毫發之差免于淪入熊市)。
2016年7月后,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6%。相比之下,該指數在2011年跌至低點之后的12個月里上漲了32%。彭博行業研究的分析認為,當前股市從2015年至2016年隱形熊市的反彈,表明自2009年以來的牛市可能接近中途。
首席股票策略師Gina Martin Adams牽頭的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們在報告中寫道,這種下跌可能是更長期牛市中的一個曲折,與2011年的情況類似。報告稱,美國股市在下跌15%之后,平均而言要32個月會再次迎來一次至少10%的回調。
當然,企業利潤的反彈是股市今年卷土重來的關鍵因素。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今年止住了連續七個季度利潤下滑的勢頭,在第一季度取得2011年以來最大季度利潤增幅。
分析師預計利潤將繼續增長。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分析師預計標普500指數每股收益到年底將增長12%,至130.59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