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這是美聯儲信譽的死亡十字架。針對這一說法,彭博社對美聯儲建議是:“請給我們一點兒成交量吧!”
本周三,很多交易員和分析師看到,美聯儲的最新動向是為其資產負債表政策的轉變奠定基礎,而轉變大概會發生在9月份。
雖然美聯儲還是沒有達到其任意界定的通脹目標,但彭博金融狀況指數現在達到了十年以來的最寬松水平。但總的來看,寬松時代結束得相當糟糕,而美聯儲本可以很好地做到在市場動作之前先注入一些波動。
對于美聯儲努力使資產負債表正?;挠媱?,就像是華爾街的一個形象比喻——交易員小明的回家之旅,由汽車速度變成了超級高鐵速度。而助推美聯儲這一做法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震蕩金融市場。
對低通脹的擔憂促使美國的金融環境出現了最新的寬松,因為市場認為美聯儲的收縮幅度將比預測得要小得多。
目前,美國經濟正處于自2007年5月以來最寬松的金融環境中。寬松環境和低波動,在先天上是沒有錯的。然而,即使美聯儲實行正?;?,市場的寬松程度也依然是前所未有的。
但目前華爾街的現實情況是:貨幣市場充滿挑戰,美聯儲等各國央行通過貨幣對金融市場施加的影響,比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更為直接。
有專家指出,最近的兩個經濟增長周期因為貨幣市場的波動而結束, 而這都可以部分歸咎于過度的寬松政策。
如前所述,低波動性往往會產生漣漪效應。 除非發生一次震蕩或有其他的催化劑,不然低波動性持續的時間往往會過長。
美聯儲現在有兩個選擇:現在進行市場的人為“波動”(不顧低通脹,通過控制實驗來保持正常化政策),或者稍后被動的對市場進行“波動”(當現有體制出現問題,所有的經濟和市場周期最終都會這樣)。
為了經濟和市場的長期健康,華爾街的分析師和交易員們希望他們最終會選擇前者,但美聯儲估計不會選擇前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