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本周香港市場風平浪靜,內地投資者恐慌情緒已經基本消散。南向資金流量重回昔日水平,5日日均流入20.9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資金回升最為迅速,日均流入15.8億港元;港股通(深)日均流入5.14億港元。個股方面,藍籌和汽車股持續受市場追捧。港股通(滬)10大流通股中,騰訊控股、廣汽集團、中國平安和匯豐控股均上榜5次;港股通(深)方面,融創中國、騰訊控股和吉利汽車上榜5次。
香港股市本周有所調整,恒指報收于25341點,5日跌1.64%。國企指數跌1.09%,報收于10252點;紅籌指數跌1.27%,報收3954點。恒生一級行業方面,原材料業表現亮眼,5日漲1.99%;電訊業表現稍遜,5日跌3.06%。
作為重要的全球市場之一,港股經常被拿去與美股進行比較。比如港股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之說,美股也有“sell in may”的說法。不過港股與美股息息相關,但又有所不同,現在簡析一些港股與美股的相同與不同。
行情:今年領漲板塊有所不同
對于港股和美股來說,“五窮六絕七翻身”在今年并不適用。5~6月恒指漲幅超7%,氣勢如虹;標普500指數也在5~6月小幅上漲3%。不同的是,兩地市場引領行情的板塊有所不同:美股主要以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和微軟(famga)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通過盈利驅動獲取市場估值認可,進而股價拉動整個指數的增長,目前5家公司占美股總市值的10%左右。
港股上半年的行情除了騰訊作為科技股一枝獨秀以外,更多是上半年國內周期“弱復蘇”帶來的板塊上漲,例如地產股、汽車股、金融保險股等。目前港股金融業、地產建筑業、消費品制造業合計市值占比59%,合計利潤占比77%。
估值:歷史水平有所不同
從估值角度看,目前恒指估值約為13倍,標普500的估值則為22倍左右,可見港股較美股的市值仍然偏低。目前港股估值受南下資金影響,正在經歷一個長久的“a股化”的過程。港股低估值提供了更高的安全邊際,上半年持續吸引內地投資者買入,受內地投資者偏好、估值較低的科技股、地產股和消費股都有較高的漲幅。
對于美股而言,科技與新興消費板塊領漲美股有技術發展、經濟結構升級的因素。以2012年1月1日為基期,奈飛和英偉達都經歷了10倍以上的漲幅,亞馬遜和臉書漲幅達3、4倍。整體來講,美股正在經歷估值長期上行后的調整階段,而港股估值仍處于歷史中低水平。
交易制度:各有特色
美股交易分為夏令時和冬令時,在夏令時,美股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至次日凌晨4:00,冬令時比夏令時晚一個小時。港股的交易時間為9:00-9:30,相當于a股的集結競價時間,9:30-12:00、13:00-16:00,相當于a股的連續交易時間,16:00-16:10,相當于深交所的收盤集合競價時間。港股和美股交易實行t+0,即同一只股票可以當天多次買賣。而在結算制度上,港股、美股分別實行t+2、t+3結算制度,所以港股和美股在清算交割前,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資金和股票進行反復交易。

做空:注意港股老千股和惡意做空風險
港股和美股目前均可以做空。截至2017年6月,紐約交易所(nyse)共2535只股票中,有2411只可以做空,占比95%;港交所共2020家公司,有942只股票可以做空,占比僅為46%。香港股市因為多數股票不能做空,這就讓老千股玩弄“向下炒”的財技,給散戶帶來嚴重損失。對于美股來講,只進行空頭投資的投資者在數量上比較稀少,這主要是由于企業財務比較透明、做空具有高昂的成本、逼空和補倉帶來的風險造成的,更常見的情況是投資者采取空頭和多頭投資相結合的方法。
對于港股來講,近期惡意做空的風險受到投資者廣泛注意,瑞聲科技、科通芯城、輝山乳業等公司遭遇國外做空機構狙擊,給市場增加了較大的波動性。(原標題:港股與美股的相同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