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2日報道,投資資金正在流向股市。全球股市的總市值在5月底達到了76萬億美元,時隔2年再創歷史新高。起拉動作用的是美國蘋果及美國亞馬遜等IT(信息技術)企業。市值排行榜前列企業此前一直以資源和銀行等為主,但這一狀況發生了變化。資金眼下正集中投向以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武器構建新市場的IT企業,而高股價又加速了這些企業更快地發展壯大,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和代表性的股價指數推算,全球股市總市值截至5月底達到76萬億美元,超過了世界金融危機后達到頂峰的2015年5月底的75.6萬億美元。
對股價走高起到拉動作用的是借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技術創新而成長起來的IT企業。美國蘋果公司在5月份成為首個總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的上市企業,此外谷歌的持股公司Alphabet和亞馬遜紛紛刷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值。在位居全球總市值排行榜前列的企業中,前五名均為美國IT企業。
新興經濟體的迅猛增長勢頭也很突出。中國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124.13 +0.13%)集團的總市值較2017年初上漲了40%,分別位列全球第九、第十位??偸兄党^1000億美元的企業達到78家。其中,以IT相關業務為主力的企業達到13家,占到整體的近20%。
投資資金向IT企業集中的原因是,投資者對利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開展的商業模式的期待的不斷增強。日本大和證券的壁谷洋和指出“由于IT企業引領的技術創新,人們的消費行動和商業模式發生了巨變,還進一步催生了依托新技術及新服務的需求”。
一方面,高股價則成為了推動企業增長的有力工具。
例如,Facebook自成立以來,通過利用自家股票進行股票交換等方式,接連實施了70起并購(M&;A)。股價走高還有助于通過股票期權獲得優秀人才。亞馬遜采取的方針就是比起現金更重視通過股票支付的報酬,積極的給予員工股票期權。該公司的員工數量已達到34萬人,增至10年前的25倍。
另一方面,未能趕上IT引領產業結構變化這一熱潮的日本企業的存在感日漸下滑。10年前,總市值排名全球第十位的豐田汽車下滑到了第38位。日本股票方面缺少引領行情的IT企業,在這一狀況下,日經平均指數一直在2萬點關口前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