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一項包括了央行、公共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合計33.5萬億美元資產的750家機構的研究顯示,這些公共投資者在2016年增加了377噸黃金儲備,總計達到31000噸,為18年來的高位。這里面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美國、英國、德國等大戶以外,一些新興市場體國家央行增持勁頭不小。中國央行當然是增持黃金的急先鋒。中國央行自2015年6月開始增加黃金儲備,在2016年10月增至5924萬盎司后,目前已經連續7個月維持不變。
各國何以如此這般青睞黃金呢?筆者分析原因有三:避險需求是第一個原因。在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強情況下,特別是英國脫歐,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地緣政治風波四起,恐怖陰云籠罩,發達體大選使得反全球化極右翼勢力抬頭,黑天鵝不斷出現,這些“痛苦”反而是黃金的利好。全球投資資本包括各個國家的儲備保值增值都撲向黃金。
黃金價格上漲促使各國以及公共組織開始購買黃金。對于各國央行來說,這是把雙刃劍。各國央行買入黃金促使黃金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上漲又促使各國央行繼續購買黃金。2016年以來,黃金累計上漲近20%。即使是屢創新高的美股,這將近一年半來的漲幅也略輸黃金。增持黃金的各國央行與公共組織基本是賺大了。
第三個就是對沖美元升值或與美元升值較勁對弈。賣出美元,購進黃金,本身就有平抑美元升值的作用。黃金或是各國調整外匯儲備組合,抑制美元上漲的利劍之一。過去一年期間,美元兌英鎊匯率上升了15%。很多新興市場的央行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他們買入黃金以對沖這種集中的貨幣敞口。
如果不出意料各國央行以及公共組織將會繼續增持黃金。因為上述黃金的各種“利好”因素大有加劇之勢,大有越來越好趨勢。這決定了各國政府組織青睞黃金的眼光不會輕易轉移。這對中國大媽是實質性利好。黃金作為保值避險資產首選,中國大媽深愛不已。這幾年來中國大媽在黃金上與華爾街投資大鱷們曾經博弈搏殺,雖然最終敗下陣來,但勇氣與精神依然可嘉。到2016年底黃金奇跡般開始反彈并且走出一波令中國大媽竊喜的行情。
未來對于黃金最大的利好是,地緣政治風險是各國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央行在未來12個月內最大的擔憂。同時,華爾街股市風險似乎顯露出來,投資者擔憂,科技巨頭估值過高存在泡沫,紛紛止盈,將資金投資于其他股票,或者擔心黑天鵝突顯事件,資本開始流向黃金市場。黃金價格繼續走高在預料之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