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21日訊,近日,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將外國公司納入現有互聯互通機制,對外國公司來說,供內地資金參與買賣,可吸引外國公司來港上市。他亦支持進一步推動新股通,認為國際公司如蘋果等會因此而來港上市,即使因為新股通而令一兩間國企放棄來港掛牌,他認為仍然是好處多于弊處。

現時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賣的股份皆為恒生綜合指數的成分股,恒生指數公司編制這系列指數時,其中一個條件是不包括外國企業,只納入本港或內地企業。恒指暫時亦未有計劃改變。
唐家成表示,內地幾年前曾考慮設立國際板,當時匯豐等有意掛牌,證明外國公司有意打入內地的資本市場,香港亦必須接受內地是一個更龐大的市場,是‘天賜的大熊貓’,應該更多加利用。他又說現時是中港兩地監管機構合作得最好的一段時間,在互聯互通下,‘他們都有東西要我們幫手’。
與此同時,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亦表示,新股通可吸引較強的外國公司來港上市,包括巨型科企如蘋果、Google等,而結合‘新板’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是其中一個發展的考慮。內地強調有序地開放資本帳,周松崗說一定不會是一個‘big bang transformation’(爆炸性改變),50年內也未必能做到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他期望10年內令香港成為一個為中國配置資產的中心,并為人民幣定價。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亦積極轉型,周松崗說證券買賣過往占港交所收入超過五成,降低至現時的三分之一,已經是‘走到中段’,目標是為市場提供更多元化產品。他提到香港的債券市場較其他地方小,債券通雖然未必能在交易所的收益表上有貢獻,但他希望能帶動債券產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