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國際成立于1993年,開始只為企業開發輔助作業的財務軟件,1998年公司進入企業管理軟件領域,1999年推出了ERP管理解決方案產品。2001年公司于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2005年7月轉主板,是最早在港股上市的內地科技公司之一。
從過去幾年的營收與凈利潤的變化趨勢中可以大致看出,在2011年之前,金蝶國際業績節節攀升。但隨后,由于宏觀經濟、市場競爭以及科技變遷,不少中小企業減少了軟件開支,金蝶國際當年虧損1.4億元。
下圖是根據財報數據繪制的金蝶國際營業收入與凈利潤變化趨勢圖:

2012年之后金蝶開始謀求轉型,轉變原有ERP業務的銷售模式并且發展云業務。在2012年至2015年轉型期間,公司營業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股價也慢慢尋底。不過從2016年年報來看,轉型后金蝶國際的兩大主要業務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金蝶國際2016年營業收入18.62億元,同比增加22.77%;凈利潤2.88億元,同比增加172.52%。
ERP業務和云業務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1.7%和12.8%。前幾年收入持續下滑的ERP業務,2016年收入增長12.8%。金蝶云收入同樣大幅增長103%。
京東入股浮虧4億港元 金蝶頻繁回購值得關注
金蝶上一次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源于京東的入股。
2015年5月18日,京東出資13.27億港元認購金蝶擴大后股本約10%的股份,每股認購價4.6港元。金蝶國際股價當月29日達到頂峰6.41港元。然而,此后公司股價出現了迅猛的下跌,至2015年9月份就已經跌回2.5港元上下。
再加上受2015年凈利潤下降了46.32%的影響,2016年金蝶國際股價下跌的趨勢依舊沒能止住,2015年5月末至2016年12月23日,股價跌幅為52.12%。京東入股資金的賬面價值幾乎腰斬。
在股價持續下跌的情形下,從去年12月23日起金蝶國際開始回購股票。根據公司公告顯示,從2016年12月下旬至2017年4月,金蝶國際累計20次回購股票,合計回購公司股票4196萬股,約占總股本的1.44%。從開始回購至今,金蝶國際股價上漲約10.95%。
在金蝶股價上升期入股的京東當前持股所對應的市值仍低于認購價。截至2017年5月8日,京東持有金蝶9.79%的股權,對應市值8.95億港元,浮虧超過4億港元。
永輝銀泰案例在前 金蝶能否故事重演?
從公司經營方面來看,目前金蝶國際仍面臨一定壓力,管理層卻已經為接下來幾年的業績打了保票。
銀河國際研報表示:2016年金蝶國際凈利潤實際上仍處于下滑狀態。其2016年凈利潤增長主要由于確認了出售收益人民幣7370萬元。若撇除已終止經營業務的影響,凈利潤同比微跌1.5%至人民幣2.118億元。同時,凈利潤中還有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收益3387.9萬元。
金蝶重點投入的云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虧損8116.4萬元。不過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金蝶國際管理層透露:2017年云業務的損失將大降,2018年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金蝶仍在押注云業務。金蝶國際表示,云業務是公司未來5年根本的增長動力,未來幾年要保持50%的年化復合增長率,并且在2020年收入占到公司一半。
2017年1月10日,銀泰商業宣布私有化,要約價格比前一日收盤價高42.25%,消息宣布后,銀泰商業股價單日上漲超過35%。
金蝶國際有可能被私有化嗎?云業務最終能否實現規模化的盈利?這些都有待時間檢驗。不過,有此前銀泰和永輝超市的案例在前,當前的金蝶國際的動作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