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財經05月25日訊,亞洲科技初創企業今年吸收的風投資金有望大幅超出去年。但涌入深圳等中國熱點地區的資金令一些人擔心市場中存在泡沫。
風投資金正源源不斷地涌入亞洲,按今年迄今流入的資金額外推的話,亞洲科技初創企業今年吸收的資金有望達到564.4億美元,相當于同比增長132%。
領投者是中國科技業巨頭,它們從更為傳統的風投機構手中接過了接力棒。騰訊投了19家“獨角獸”企業,超過風投公司紅杉資本成為頭號投資者,紅杉投了13家。中國46家“獨角獸”企業中,近一半都有“BAT”、阿里巴巴、騰訊)科技業三巨頭之一或電商網站京東的投資。
但數據情報平臺CB Insights的數字顯示,像全球其他地區一樣,“獨角獸”這一物種在亞洲也處于衰落中。去年僅誕生了17家“獨角獸”,比2015年下降了26%,而且今年迄今誕生數量并未出現顯著回升。
中國已將全球一些最大的“獨角獸”置于廄中,其中包括小米(Xiaomi),該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獨角獸”企業,估值一度達到400億美元、比當時的優步(Uber)還高。
滴滴出行(Didi Chuxing)正努力從投資者那里籌集50億至60億美元,這將讓這家叫車應用公司的估值達到500億美元,令其成為排在優步之后的估值全球第二高的私人科技初創企業。
深圳柔宇(Royol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自鴻(Bill Liu)表示:“深圳的風投資金現在比美國許多地方都要活躍得多,尤其是硬件領域。”柔宇生產用于商業以及其自有品牌消費品的柔性顯示屏,該公司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30億美元。

雖然預計今年的投資流將大幅回升,但在2016年,亞洲像全球其他地區一樣,投資興趣顯著下降。流入亞洲的風投資金萎縮至243億美元,僅比今年截至5月5日的數字多50億美元,與2015年的369億美元相比也低得多。
這與全球趨勢相吻合。根據普華永道(PwC)和CB Insights今年1月發布的MoneyTree報告,2016年全球風投資金總體上萎縮了23%,至1008億美元。
硅谷首當其沖,去年融資額同比下降28%,至249億美元,交易數量比2015年減少了21%。
涌入深圳等中國熱點地區的資金已引發了一些對市場中存在泡沫的擔憂。深圳毗鄰香港,曾是一個漁村,后發展為一座龐大的都市,騰訊總部就在深圳。
生產全景攝像頭的初創企業“深圳嵐鋒創視網絡科技公司”(Insta360)的首席執行官劉靖康表示:“風投不會投資這類泡沫。在這類泡沫行業中有不少玩家,他們現在也賺了錢,但這樣的只是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