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麗新發展發布公告稱:將以每兩股供1股,每股0.092元發行100.47億新股的方式籌資9.24億元,用做一般營運資金,供股價較前一收市價折價33.33%,只獲七成認購,剩下由控股股東麗新國際包銷,供股后的麗新國際持有麗新發展61.93%的股權,吃了一肚子貨。
此后股價慢吞吞地翻了一倍,市值達到了66億,過去10個月,平均流通市值已經在50.3億,只要不出意外,大概率是可以進入深港通的可選標了。

2017年4月27日,麗新發展建議合股,每50股合為1股,每手買賣單位改為300股,以收市價0.222港幣計算相當于合并后每股11.1港幣,每手3330港幣。
這就有意思了,供股,合股,看起來好像老千的套路,但是細想,這里的有個很突兀的不協調感,那就是如果走合股供股這種老千套路的,麗新發展下面那三個小市值的殼股才是最好的選擇,隨便搞個新的概念,市值又小,怎么玩都行,麗新發展在整個套娃結構中的重要位置,完全沒有理由拿來出合股供股這種老千套路,排除這種思路后,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可能。
供股是迅速擴大股本做大市值的一種途徑,大股東通過這種超低價位供股報銷包銷,把控股權牢牢的拽在手里,迅速的把麗新發展的市值做到深港通去,同時,配合著合股,股價絕對面值上沖到了11塊左右,脫離細價股這種危險名單,這樣即使找正規基金來配合,也好操作。
回顧在這輪港資大撤退中,長和、新世界地產、中渝置地、利福地產,一個比一個走得徹底,而麗新系還沒有動作,又到了十年的新關口,這次又會走向何處?
看節奏,麗新發展大概率是要搞事了,依葫蘆畫瓢,看看麗新發展具備華人置業的條件么?
1、麗新發展實控人林建岳,持股比例62.07%,妥妥地控股,只要大股東有意愿,沒什么能阻止他。

2、麗新發展的這些物業個個頂呱呱,不愁賣不上好價錢。

3、同時,麗新發展貨源在不斷的集中,余卓兒、余少玉一路增持。

余卓兒、余少玉也在不斷增持麗新發展的母公司麗新國際,已達26.08%。

從持股比例來看,林家絕對控股,余家持股威脅不了麗新國際林家的控制權(近50%),那究竟是愛的多深沉才會一直在拿貨?
就公司而言,總體的身體素質還是很好的,接下來,要么像華人置地一樣賣賣樓,派派息,要么就直接提高日常派息比例,有資產,有想法,搞搞股價不是什么難事,接下來就等預期中的這些事件的兌現來確認大股東的意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