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316億元,增速10.6%,其中,中國網絡零售交易總額已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盡管電商增速更快,但大頭依然在線下。
張勇說,“公司其實希望通過對線下商戶的幫助,來實現線上零售的增長,而線上零售的增長,寄希望將線下4.8萬億美元市場轉移到線下,這樣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交易額”。
此外,和線下零售業態的合作,還有望進一步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
對于阿里還有騰訊來說,在用戶基數足夠龐大之后,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絕對的用戶量增速在放緩。
阿里2017年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5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高達5.07億。當然,擁有8億活躍用戶的微信,絕對用戶增長的天花板更低,因此,無論騰訊還是阿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
而且,線上的獲客成本也在增加,一位垂直女性電商的高管說,2012年,他的公司因為沒錢買域名,人手少,所以沒上pc,直接上了移動版,“但是APP少,只要做得還湊合,上了就爆了”,人均獲客成本三五毛,隨著流量越來越貴,現在平均獲客成本幾十塊,“而且很多羊毛黨,薅一把羊毛就走”,因此,這家垂直電商準備在2017年開設1000家線下店。
盡管用戶絕對增收趨緩,但阿里最新一季的財報,通過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大幅超出華爾街預期。
在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每個活躍賣家的收入貢獻,由去年同期的184元人民幣,上升到241元人民幣,增長近3成,增速高于活躍賣家增速。

而且,盡管年度活躍買家增速放緩,但是移動端的活躍用戶卻在猛增! 一直到2017財年第一季度,年度活躍買家的數量(4.34億)還高于移動端活躍用戶(4.27億),而到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移動端用戶數就以4.5億超過了活躍買家(4.39億)。而到了2017財年第4季度,5.07億的移動端月活用戶,已經把4.54億的年度活躍買家遠遠拋到了身后!
這意味著什么?其一,移動端月活用戶的持續高增長,意味著在阿里零售平臺上,移動紅利的釋放還在持續。其二,至少有超過5000萬的(考慮到活躍買家包括pc和移動用戶)安裝、下載、注冊用戶,尚未在阿里上消費過。觸網最晚的數千萬新增用戶,可能中老年群體或者農村客戶相對較多,多數是家庭生鮮、食物、日化等用品的采購決策者,如果未來天貓超市更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部分用戶會不會就能更多為阿里貢獻GMV和收入? 通過對商超市場的布局,從狹隘的線上市場走到現在市場,阿里大電商平臺上,存量用戶的變現價值,還有很大可以挖掘的空間。
從以上這些解讀來看,入股聯華,不是財務投資,而是關系到阿里電商業務板塊未來的戰略投資。
聯華超市繼周一大漲24%后,今日股價一度大漲16%。截止發稿,聯華超市漲10.9%,報價4.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