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今年以來港股的強勁表現,滬港深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錯,其中,有可比業績記錄的72只滬港深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達到9.37%,業績最好的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高達25.29%。不過,在整體業績表現不錯的背景下,不同滬港通基金的業績差異也非常明顯,如排名最后的某基金今年以來竟虧損了14.54%。
對此,李凱認為,滬港深基金之間業績差異大的原因在于倉位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說是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差異。他同時提到,此次針對性監管調整的起因主要是今年“3·15”期間投資者的投訴,部分名字帶“港股”字樣的公募基金實際上并沒有投資港股,對投資者造成了誤導。
有鑒于此,此次新規中明確:未來基金名稱如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而80%以下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名稱不得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港股最高投資比例不得超過股票資產的50%。對此,王群航認為,隨著新規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滬港深基金投資“文不對題”的現象,雖然會對基金經理操作的靈活度有所降低,但卻能盡量避免誤導投資者的情況。